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二战的进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8 题号:1459613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18月至11月,德国在夏季的突然袭击使得苏联在秋天面临严重危机。美国方面认为在目前苏德战争形势仍不明朗的情况下,迅速进行美、英、苏三方会议以商讨长期援助计划是不明智的。只有苏联能够将防线维持到冬季时,才能够召开这样的三方会谈,以制订长期的对苏援助计划。但是,战争形势向轴心国的进一步倾斜,使得西方国家尤其是英国改变了其消极等待局势明朗的策略。截止到1941年8月,轴心国集团已经占领了除英国以外的大部分西欧国家、整个巴尔干半岛。英美两国首脑不得不在8月上旬举行会谈以商议进一步的应对措施。1941年11月7日,罗斯福正式宣布将苏联纳入《租借法案》援助对象。斯大林评价说:“我要说,依照苏联方面的看法,罗斯福总统和美利坚合众国为胜利作了贡献。在这场战争中武器是主要……根据租借法得到的这些武器将有助于我们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摘编自李牧晨《二战期间西方盟国对苏联的租借援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期间西方盟国对苏联援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西方盟国对苏联援助的影响。
21-22高三上·湖南·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同时也会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然而德日两国领导人都缺乏如此宏大的视野。希特勒念念不忘的“大德意志帝国”不 过是拿破仑大陆封锁体系的翻版,……。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格局同样有限,不过是东亚大陆的边缘地带加上作为屏障的西太平洋。它们都 不具备美苏这样的洲际大国得天独厚的规模优势。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2015年第9期

材料二:1942 年,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几乎在各处都取得胜利……日本人取得了最为惊人的胜 利,他们迅速征服了太平洋广大地区,从阿留申群岛扩张到澳大利亚,从关岛扩张到印度…… 他们发动进攻时法国和荷兰已被占领,英国正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拼命斗争,美国则刚刚开始从 和平时期的经济转向战时经济……在与中国游击队作战的几年中,他们已将士兵训练得能渗透 到敌军阵地周围,从侧翼和背后发动进攻。这些战术在东南亚丛林中与西方军队作战时十分有 效。最后,日本人还从殖民地人民怨恨西方帝国主义列强过去对他们的剥削中获得益处。

---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然而自 1937 年以来,日本先是深陷中国(一个潜在的洲级大国)战场的泥潭,进退不得;1941 年转为“南进”后又被广袤的太平洋稀释了兵力。尽管东京自诩拥有“艨八百,海鹫三千”的世界第二大海军,但经过 1942 年-1943 年为期 15 个月的航空消耗战之后,最精锐的力量已遭折损,战败仅是时间问题。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2015年第9期

材料三: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特点,不是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简单累加,而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调企业进行高积累。最优先的是发展经济.诸如防止公害、提高社会保障等事情只是排在第二位、第三位,因而舆论称之为“GDP 第一主义”的政治,即一切为 GDP.

——摘自(日)林直道著《现代日本经济》


(1)指出材料一中“拿破仑大陆封锁体系”的内涵和影响。并结合所学指出日本“大东亚共 荣圈”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获胜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1942 年-1943 年为期15个月的航空消耗战”的具体史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日本实践“GDP 第一”的措施及成效。
2020-12-03更新 | 9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下图为1941年流传于美国的海报《美国,睁开你的眼》,画面中只有一个人的头部特写,他的眼睛被蒙住了,上面写着“一切照旧”,而画面背景中象征着法西斯的乌云已笼罩在了他的头上。


材料二   1942年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兵役法修正法案》,废止了其中关于禁止派兵赴西半球以外的规定。截止到战争结束,陆军人数由战前的500万扩展到1000万人;海军由不足50万人扩展到460万人,拥有的各类舰只由几千艘增加到91000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陆军航空队服役人数由30万扩展到230万,作战飞机由1500架增加到7000架。

——《轮椅总统罗斯福》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海报发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征兵政策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2016-12-12更新 | 10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3121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华盛顿、伦敦三地同时发表《开罗宣言》。《开罗宣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成果,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开罗宣言》郑重宣布:“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我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之无条件投降。”《开罗宣言》宣示了中、美、英三国联合对日作战取得了一致意见,决定了中、美、英三国对日作战的军事计划,确认了日本发动的对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侵略性质,表明了中、美、英三国坚持长期作战以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从军事上为获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战略和战术部署。

——孙东方、赵陈双《<开罗宣言>及其重要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开罗宣言》发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罗宣言》发表的影响。
2021-03-03更新 | 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