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 敌后战场的抗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58 题号:14649293
抗战时期大批东部沿海地区的工厂、人口及各种机关向西部后方进行迁移,意义十分重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30年代5个大型城市和6310万人以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上海拥有全国半数以上的大型工商企业。七七事变后的短短数年中,全国城乡共有1425万人迁往西部后方。从1937年至1942年底,桂林市人口增2.16倍,重庆的人口从战前的47万人猛增至124万人。贵阳、宜宾等城市人口也成倍增加。随着政治中心移往西南,仅陪都重庆国民政府的各类机关就共约130个,重庆集中了大批政治家和党军政人士。各类内迁的民营、国营和军工企业约上千家,大量的企业家、科技人员与技术工人也随之内迁。这对于大后方的工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化工巨子范旭东率200多名技工入川,推广晒盐卤技术,降低了成本。光学专家龚祖同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学位回国,制成了中国第一台军用望远镜和机枪瞄准镜。女工程师丰云鹤于抗战爆发后毅然回国,在重庆办厂,从肥皂废液中提炼甘油以制造炸药。内迁高校多采用联合办学的形式,西南联大已发展为5个学院26个系、350多名教师、327多名学生的大学。西南联大的教授可谓集一时之选。日后师生人才辈出。

——摘编自忻平《试论抗战时期内迁及其对后方社会的影响》


(1)据材料,概括抗战时期人口内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抗战时期人口内迁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简析抗战内迁的历史意义。
【知识点】 敌后战场的抗战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创建的第一块根据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晋察晋日报》(《抗敌报》)每期发行份数统计表。

年度1612
19371500
1938150025006000
1939700087508000
194011900172003800
19415000170005500
194280006000
1943800乃至数百份
194450000
194550000

——据邓拓《晋察晋日报五年来发行工作回顾》等整理

材料二   在晋察冀边区创建时期,政权建设一般利用旧政权形式,以国民政府的名义,建立各级统一战线性质的临时政权。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边区政权建设走上了独立自主发展的轨道。1940813日,北方分局颁布晋察冀边区施政纲领宣布:“彻底完成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各级民意机关及政府机构。在民意机关和政府人员中,争取并保证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其他抗日党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占三分之二”……边区政府还根据反“扫荡”、反“蚕食”斗争的实际需要,根据各行政区环境特点分别确定政权建设思路,如在游击区,就以建立并实际运作各级政权为施政要旨。194324日,《晋察冀边区选举条例》的颁布标志着边区代议制民意机关的建设正规化的实现。

——摘编自王明前《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况《晋察冀日报》发行量呈现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晋察冀边区政权建设的特点及意义。
2024-05-22更新 | 1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官学教育的内容合称为“六艺”。其中“乐”“射”和“御”作为贵族的体育课,带有明显的军事和教化目的。春秋以后,各国为增强战斗力,不仅鼓励广大庶民参与兵役,而且加强了对士兵的军事训练。如魏国吴起常用负重跑跳来锻炼士兵体能,将“魏武卒”打造成了精锐之师。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民间体育活动逐渐兴起,如齐国的蹴鞠、杂耍等。此外,养生体育也得到发展,形成“养神”和“养形”两大派别。

——摘编自李世华《中国古代体育简史》等

材料二   苏区到处都在进行体育比赛,发展红色体育运动。延安军民自力更生办体育,一方面结合军事训练开展射击、刺杀、投掷、越障碍、跑步等活动,另一方面开展各种球类、体操等体育项目,把适当的生产活动体育化,把大众习作的东西体育化。1942年李富春在《新华日报》上指出:每个人都要有能锻炼身体的一种运动,要经常地进行。120师“战斗队”、抗大总校、“八办”等曾多次与国民党军队共同开展体育活动。

——摘编自《延安体育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体育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春秋战国和近代陕甘宁边区体育发展的共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体育发展的意义。
2022-03-22更新 | 30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常深入社会搞调查研究。1880年4月,马克思为法国《社会主义评论》杂志起草了《工人调查表》,提出100个问题,详细了解工人的劳动环境、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工资生活以及劳资关系状况,从中探索资本主义的罪恶和剩余价值的秘密。马克思的《资本论》参考了1500多种书籍和档案文件,包括大量的英国调查委员会和工厂巡视员所整理的调查报告、经济资料。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序言中说,他用了21个月的时间,通过亲身观察和亲身接触,直接研究了英国的无产阶级,研究了他们的痛苦和要求。

       ——据邓立勋《马克思主义与调查研究》

材料二   1924年7月,在彭湃等人的倡议下,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以下简称“农讲所”)正式成立。彭湃、阮啸仙、毛泽东等人先后担任第一至第六届农讲所负责人。农讲所积极引导学员要“入民间去”,把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组织学员到农村进行社会调查。

       ——摘编自许江、王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制度化》

材料三   1941年后,各中央分局先后成立城市工作委员会,重视对沦陷城市的情报搜集工作。晋察冀分局冀中区党委指出:“没有调查研究,工作就无从着手,敌伪军工作尤其如此,没有这一工作,组织工作就无法开展。对策就无法提出。”

       ——摘编自王富聪《抗战时期中共在华北沦陷城市的调查工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马克思、恩格斯开展社会调查研究的背景,并说明其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二、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开展社会调查的目的和作用。
2022-11-08更新 | 1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