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 敌后战场的抗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6 题号:14681875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一   秦灭六国之后,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实现了“诸夏”的统一,又取闽越地,置闽中郡。秦始皇三十三年,略取岭南越地,置桂林、南海、象郡;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44县,又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今黄河以北内蒙地区)。这样,秦始皇便在我国相当大的地区实现了政治统一。这一统一,包含了南方百越系统和苗瑶系统的民族、西方部分氐羌系统民族、北方部分阿尔泰系统的民族以及东北部分少数民族。因此秦的统一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材料二   元朝对边疆的控制在以前朝代的基础上更为强化。漠北设宣慰司都元帅府,后升为岭北行省。这一地区没有州、县建置,实际基层行政单位仍然是蒙古社会中传统的千户、百户组织。元廷大批签发内地军民前往漠北屯田,并在一部分蒙古牧民当中传授耕作技术,使得漠北地区农业生产取得突出成就。……云南地区设置行省,多用土官任职,可世袭。第一任行省长官在云南“教民播种,为陂池以备水旱,创建孔子庙……由是文风稍兴”。吐蕃作为单独的大行政区,由中央宣政院直接统辖,元朝皇帝信奉吐蕃喇嘛教,尊喇嘛教萨斯迦派僧侣为帝师,吐蕃官员皆由宣政院或帝师荐举,皇帝予以任命。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三   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危亡激发群众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的大局出发,超越意识形态、阶级立场与党派利益,推动国共合作,建立起以国共两党为主体,包括中国各民族、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及海外华侨广泛参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此外,中国共产党还进行了制度上的创新,如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团结了各抗日阶级,又如1941年后在陕甘宁边区建立5个回民自治乡和1个蒙民自治区保障了“各族人民的联合团结,有利于集中中华各民族的力量对日作战”。

——摘编自朱金春《抗战历史遗产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构》


(1)依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具体措施。
(2)依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边疆治理的特点,分析元代边疆治理措施的积极影响。
(3)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转折点,依据材料三概括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为民族复兴所做出的贡献。
【知识点】 敌后战场的抗战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对政治现代化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探索和实践,是在土地革命时期领导建立了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193111月,全国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产生了中央政府。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政权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专政的目的是消灭一切封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势力,统一中国,有系统地制止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强调,“全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11个省建立了大小15块革命根据地,人口约1500万。工农民主政权在各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意义十分重大。

材料二   “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对政治现代化进行的第二次探索和实践,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建立提供了指导原则和基本的制度架构。陕甘宁边区是实行民主政治建设的模范抗日民主根据地。1940年,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了政权建设的“三三制”原则,各抗日根据地普遍建立了政权体系。抗日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地方政府,它承认国民政府的领导地位,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19457月,全国各个抗日根据地共建立了民选县政府709个,专员公署104个,边区政府4个,行政公署24个。抗日民主政权是按照中国国情和革命特点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政权模式,“根据地内很好地推行各阶层联合的民主政治,推行“三三制”等,具有全国性和新中国雏形的政治意义,足以影响与推动全国,特别是战后的民主运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罗荣渠《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苏维埃政权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中华苏维埃政权相比,抗日民主政权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2024-01-12更新 | 5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代中的战歌·战歌中的时代

      

(1)这是一位同学为了某一历史探究而搜集的三首歌曲,请你帮忙为这一探究确定一个主题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些歌曲的史料价值。
2024-04-13更新 | 2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是从全部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产生的结论。敌强我弱,我有灭亡的危险。但敌尚有其它缺点,我尚有其它优点。敌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点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扩大。我方反是,我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加强,缺点则因我之努力而克服。所以我能最后胜利,避免灭亡,敌则将最后失败,而不能避免整个帝国主义制度的崩溃。

——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

材料二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各种人民武装,在敌后战场上对敌发起主动作战,大小战斗共达12.5万余次。最多时投入正规部队90多万、民兵200多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消灭了日、伪军171.4万,其中日军52.7万,担负着对华日军一大部分兵力的抗击作战任务。敌后战场不仅承担了抗日战争后期中国战场对日作战的主要任务,也成为中国抗日进入反攻阶段、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夺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前线战场。

——步平《中国共产党是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旗帜》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主要是针对当时国内存在的哪两种言论结合材料中“缺点则因我之努力而克服”的提示,简要概括“我之努力”的事实。
(2)根据材料二,用一句话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结合所学,指出敌后战场大规模对日作战的典型战役并分析该战役的主要特点及意义。
2022-01-27更新 | 2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