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71 题号:14749424
胡适在《白话文学史》指出:“一切新文学的来源都在民间。民间的村夫农妇、痴男怨女、歌童舞妓,弹唱的、说书的,都是文学上新风格的创造者”;“《国风》《九歌》、乐府诗等都来自民间……词起于歌妓舞女,小说起于街上说书谈史之人。”据此可知,胡适强调
A.新文学具有平民化特点B.新文学应与工农相结合
C.新文学是旧文学的异化D.新文学利于文化的下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说:“尽管新文化运动中对孔子的批判有简单化和绝对化的地方,但它显然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及维新派的‘托古改制’截然不同,毫不容情地触及儒家学说中名教、纲常等维护等级制度的旧文化的根本。”出现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对西学的学习程度B.中国社会各阶段的任务
C.领导者的阶级属性D.各阶段救亡图存的策略
2021-11-15更新 | 50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2】1920年,陈独秀发表文章指出,在西方选举制度下,“没有穷人可以当选的道理……西方表面上是共和政治,实际上是金钱政治”。1922年,陈独秀进一步指出,“近代代议制国家的政权,都被他们(资产阶级)一手把持”。据此可知,陈独秀
A.唤醒了工农群众参政热情B.揭露了国民政府专制独裁
C.深入反思了西方政治文明D.指出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2022-01-18更新 | 15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3】1916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我之爱国主义》,承接梁启超的新民说传统,认为国之强盛,在于民德、民风、民力。欲救亡图存,不在于有多少为国捐躯之烈士,而是改造国民性,造就一大批笃行自好之士。这表明
A.爱国主义成为当时主要思想B.陈独秀意识到培养国民的意义
C.《新青年》深受新民学说影响D.为国捐躯对救亡图存没有必要
2021-03-04更新 | 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