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美苏“冷战” > 冷战的含义和过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1 题号:1482505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62月,在美国占领当局的引导下,日本政府颁布了《紧急粮食法案》,规定征收农民的粮食来充公,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该法案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日本政府开始在粮食救济方面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农民除了来年的种子和当年家庭需要之外,其余的粮食要全部上交。从农民手中征收的粮食由国营公司负责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而美国占领当局则监督粮食的分配。当年2月间,从北海道的农民手中征集的粮食达到49093石(1石等于5.12蒲式耳)。19487月,日本又实施了《确保粮食临时措施法》,对农民实行所谓的强制征购政策,对粮食实行低价格统购统销。征收稻米的规模从1947年的67%增加到194890%。在美国人看来,大量稻米的到来减少了城市居民对黑市市场的依赖,减小了日本的通货膨胀压力,进而实现人心稳定和社会安定。强制征粮政策一直持续到1952年,对战后初期满足日本城市居民的粮食需要发挥了巨大作用。

——摘编自徐振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3月,《北大西洋公约》条文拟就并予以公布。4月4日,美国、比利时、加拿大、丹麦、法国、冰岛、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和英国等12国外长云集华盛顿,在美国国务院会议大厅举行北约签字仪式。

《北大西洋公约》的内容包括一个简短的序言和14项条款。它宣布,任一缔约国的领土完整、政治独立或安全遭受威胁时,各缔约国应共同协商。最重要的是第5条:“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各缔约国承担“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在内。8月24日,各缔约国均按照本国的宪法程序完成批准手续,至此,《北大西洋公约》正式生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正式建立。这是美国所组织的最大的一个军事同盟,是其冷战政策的主要支柱。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021-12-10更新 | 10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国际关系,风云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4月,美国副国务卿提出“美国可以对欧洲提供援助,但这次美国必须操纵局势!”…….6月27日,英法苏三国外长会于巴黎。3天后,苏联宣布退出会议。

——摘编自陈雨露、杨栋《抢钱的世界:全球货币通史》

材料二: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发言中,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至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终定型。

——摘编自陈和香《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三   1956年7月18日——19日,铁托又同尼赫鲁和纳赛尔在布里俄尼岛举行会谈,发表著名的《布里俄尼声明》,表示肯定万隆会议的精神,提出积极和平共处和致力于团结所有非集团等国家不结盟的主张。这一声明很快得到了印尼总统苏家诺和加纳总理恩克鲁玛等许多著名政治家的响应。1960年秋,铁托和尼赫鲁、纳赛尔、苏加诺和恩克鲁玛倡议召开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摘编自金重远《战后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复兴计划”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苏联“退出会谈”后,应对“复兴计划”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终定型后的具体表述,并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对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布里俄尼声明》发表的历史条件,并指出这一声明的直接作用?
2020-01-22更新 | 6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丝绸之路上,常常可以看到沿线国家或地区的商人自发组织的庞大商队进行长途贩运,也常常可以看到他们进入沿线城镇,或单独经营,或与当地商人合伙经营。沿线国家的政府在古丝绸之路的交流互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为古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修筑道路、设立驿站、建设贸易场馆、建立口岸等物质便利条件,提供设置观察所、巡查站、治安亭等安全保障措施,派遣使者、官员协调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事务和化解纠纷矛盾等指导机制。沿线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为古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而中国、印度、波斯、埃及、希腊、罗马等大国,在古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了引领和推动作用。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大都是从经贸交流开始的,并以此为主线,再由经贸交流推动文化、宗教交流,又由经贸、文化交流推动政治、军事、外交等交流,各种交流相互结合、相辅相成。

——摘自滕文生《古丝绸之路与共建一带一路》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欧洲经济凋敝,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恢复重建、发展经济,并确立自己的全球经济霸主地位。它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通过附加条件的援助,在事实上造成了美国控制西欧和西欧依赖美国的结果。马歇尔计划是以美国为主导,受援国处于被动接受与附属地位,不能自主决定经济政策。这一计划还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排除在外。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是推动和平发展的大国方略,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基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建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谋求互利共赢。

——摘自张鑫《“一带一路”根本不同于马歇尔计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交流互鉴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的主要不同。
2022-04-08更新 | 1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