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10 题号:1484655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世纪,美国人口稀少;19世纪以来,美国人口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增长。1840年,每个白人妇女平均生育6.14个小孩,到1860年,美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1830年美国的近1300万人口中,出生在国外的人数不足50万,但是1832年,移民人数增加了6万,1837年增加了近8万。1790年,每30个美国人中有1人生活在城市(人口规模在800人或以上的被称为城市);1820年,美国城市人口比例是1/201840年是1/12。


(注:图11620~1860年间美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图21821~1840年间美国每五年中的移民总数示意图。)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对材料提出一个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2-23高三上·重庆渝中·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是21世纪以来中国各大区域人口迁移图


(三个阴影部分分别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

美国学者E.S.Lee提出了系统的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他首次划分了影响迁移的因素,并把它分为“推力”和“拉力”两个方面,前者是消极因素,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后者是积极因素,吸引怀着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迁入新的居住地。

——中国人口大迁移:一场你死我活的城市战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19-06-25更新 | 96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34—1917年,英国向殖民地运送了近150万契约劳工

美国1965年新移民法案出台前夕,印裔移民的总量仅有1万人左右。此后,美国印裔移民的人口持续高速增长。1993年就超过日裔而跃居美国所有亚裔族群人口的第三位,2003年时更是以222万的总量超越菲律宾裔而跃居第二大亚裔族群,2020年,印度裔以440万的总量超过华裔成为人数最多的亚裔群体。移民美国的印度人大多来自印度社会的中上层,接受过高等教育,英语流利,熟知西方社会生活,并属于知识型高技术移民。

——摘编自滕海区《论美国印裔族群在印度海外移民政策演变中的地位》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界近现代史上的移民现象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4-08更新 | 46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六甲海峡的华人会馆简表

会馆类型代表简介
姓氏邱公司槟城开埠前,福建漳州海澄的邱氏族系分支便于17世纪定居于此,19世纪中期兴建邱公司,并命名建筑为“龙山堂”,以纪念邱氏祖地。由于这一带早时居住着华人、阿拉伯人、印度人和其他种族的人,建筑风格上反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气息,这可在建筑所表现出的折中处理手法和对建筑元素的折中运用上反映出来。
地域天福宫自1819年开埠以来,新加坡渐成英殖民者在东南亚的主要港口,与中国的关系益发密切。有很多福建移民此地。由于他们多信仰天后,“福建会馆”便设立在天福宫内。它不仅是祭祀天后之用的庙宇,同时也是福建移民的首脑机构。它是新加坡最重要的福建人的庙宇,同时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中国庙宇。
职业鲁班行槟城的鲁班行曾一度是马来西亚所有木匠行的祖庙。此会馆奉鲁班为神明,以儒家道德伦理为经,师徒授艺传统为纬,将所有建筑行当相关的建筑匠人、手工艺人及其他行会联结在一起。我们今天所见的中国庙宇及住宅建筑中表现的高超匠意就来自这些匠人之手。

——据梅青《马六甲海峡的华人会馆》整理

根据以上材料,围绕“移民与文化”主题,提取信息、凝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3-06-29更新 | 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