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其他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6 题号:1484800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程茂兰(1905-1978),河北博野人,中国近现代实测天体物理学奠基人。1925年,中学毕业后程茂兰进入北京市北安河留法预备班,后毅然踏上了留法勤工俭学的道路,1939年获得法国国家数学科学博士学位。受国内外政局阻碍以及身患重疾,程茂兰滞留法国,进行实测天体物理研究工作20余年,并对恒星光谱的变化规律进行细致研究。直至1957年8月回到祖国,1958年主持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的筹建工作,引进近代国际天文选址概念和方法,亲自参与选址、建造、仪器配制、人才培养等一系列项目,于1964年10月选定河北省兴隆县的连营寨,建设了北京天文台的光学观测基地。程茂兰提倡必须有口径足够大的光学望远镜,才能发展实测天体物理事业。1961年开启研制2.16米光学望远镜,1989年建成使用。程茂兰曾提议在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设立天文系、地球物理系,传授实测经验和先进理念。2008年11月,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站施密特望远镜发现的编号为第47005号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程茂兰星”,以此纪念他为中国天文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摘编自《中国近代留法学者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程茂兰对中国天体物理领域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程茂兰取得成就的原因。
22-23高三上·河北唐山·期末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其他人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周恩来自幼酷爱读书,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功底。1910年至1913年,周恩来先后入银岗书院、奉天第六两等小学堂读书,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在具有进步思想的老师的影响下,周恩来先后阅读了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邹容的《革命军》等革命书籍。他还订了《盛京时报》,养成每天坚持读报、关心国事的习惯。1911年,在一次修身课上,老师问学生:读书是为了什么?周恩来郑重地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毛泽东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1956年5月,周恩来在《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一文中指出:“任何国家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不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有批判地学习,不是盲目地学习……应该说,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就是最有自信心和自尊心的表现,这样的民族也一定是能够自强的民族”。

——摘编自毛胜《周恩来的读书学习生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恩来能确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思想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这一主张的历史贡献。
2021-09-18更新 | 3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材料 冯桂芬(1809—1874)字林一,号景亭,吴县人。道光二十年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广西乡试正考官。太平天国运动中,办团练,助官军攻占苏松一带,设广方言馆,求博通西学之人。官至右中允,加衔至三品。辞官后主讲金陵、上海、苏州诸书院,遇浚河、建学、积谷诸事务,多有条议规划。初擅长骈体文,后致力古文辞。博览群书,对天文、地理、兵刑、盐铁、河漕诸政尤其留心。著有《说文解字段注考证》《弧矢术细草图解》《西算新法直解》《校邹庐抗议》《显志堂诗文集》

——摘编自《清史稿》卷486列传273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冯桂芬的生平活动。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评述冯桂芬的个人生平。
2020-05-11更新 | 1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雷达”是“二战”中兴起的军工骄子,用于监视和跟踪空中飞行器,曾经是一国电子工业水平的标志,是重要的国防技术。王小谟院士是中国雷达工业的领军人物。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小谟雷达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称为“中国预警机之父”。荣获2012年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69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三线”建设,王小谟前往贵州都匀地区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38所,在贵州的山坳里王小谟带领数百名科研人员用7年时间攻克国际前沿难题“三坐标雷达”。1982年,这部雷达正式通过国家鉴定。这意味着中国拥有了第一部自动化三坐标雷达,实现了防空雷达从单一警戒功能向精确指挥引导的跨越,使中国跻身雷达技术世界先进国家之列。为解决人才紧缺问题,王小谟决定由38所出资定向培养研究生。在工作中,王小谟大胆启用年轻人,使他们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面对牵涉数百人的科研团队,作为总设计师的王小谟调和各方分歧时的策略是:“有问题算我的,有功劳算你的”,换位思考,解决对方眼中的疑难;同时,勇担责任。

——摘编自李舒亚著《匠心·走近中国院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小谟研制“三坐标雷达”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王小谟院士的优秀品质。
2021-02-22更新 | 3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