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 抗日战争的胜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7 题号:14920345
今年是抗日战争爆发9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满洲事变、日中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不是零散、孤立的战争,而是彼此有内在联系的一连串战争。分离华北工作是满洲事变的继续,进而引起日中战争;日中战争的发展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联系,它导致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是否取消满洲事变的产物满洲国,是日美谈判的大争论点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满洲事变与亚洲太平洋战争之间,也存在直接的内在联系。在这十五年中,日本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持续未断,走上了扩大侵略的道路。根据上述理由,可以将这三次战争统称为十五年战争。

——摘自江口圭-《日本十五年侵略战争史》

材料二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开始时间终止时间小计
欧洲战场19399119455848个月零8
苏德战场1941622194558310个月17
太平洋战场194112819459238个月26
中国战场19319181945921311个月16
苏对日作战19458919459225

——摘自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材料三   岁逢丁丑,噩耗惊逢;东瀛倭鬼,炮火倾城。秦淮玄武,血水同流,慕府紫金,遍野尸横。十朝都会,已成地狱,千古文明,惨作屠城。……中华不死,万众一心。上下同奋,日月同明,兄弟携手,急以见诚。浴血八载,抗日有成。中华大地,始见和平。辟地开天,祖国新生,改革开放,华夏复兴。四海翘首,五洲羡惊,大同在梦,小康初成。

——摘自2015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死难者公祭祭文


(1)指出材料一中的“满洲事变”和“日中战争”的爆发分别是指哪一历史事件?作者认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应该是十五年,根据材料一简述其理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浴血八载,抗日有成”的原因有哪些?如何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辟地开天,祖国新生”?
【知识点】 抗日战争的胜利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简史》一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三章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的制定

二、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和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四、巩固抗日根据地和推进抗日民主运动

五、加强党的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开展整风运动

六、党的七大和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材料二   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二战中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主题研究示意图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抗战胜利所作出的理论贡献和军事贡献,并指出中共在根据地为巩固统一战线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并阐明理由。
2023-02-26更新 | 11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后来又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了一个又一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同时,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
(1)比较材料一、二所反映条约内容的异同。
材料三 1896年春,谭嗣同在《有感》一诗中写道:“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同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2)谭嗣同发出“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悲怆感慨与哪一年战争有关?它给中国带来了最重要的危害是什么?
材料四

图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依据以上这幅地图,这次战争后签订了什么条约?请写出它的内容?
材料五《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要人共祭黄帝陵》图片

(4)材料五的图片反映了国共合作的事实,分析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胜利之间的关系?
2016-11-18更新 | 34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惠,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逢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
(2)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019-12-16更新 | 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