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苏联的工业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9 题号:14943379
某论文引用了苏联工业化题材的长篇小说《中央水电站》《动力》;反映苏联农业集体化的作品《被开垦的处女地》《磨刀石农庄》;反映苏联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作品《他们为祖国而战》《青年近卫军》等据此推断,该学者研究的主题最可能是
A.战时共产主义的政治宣传B.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苏联文艺的思政教育功能D.斯大林模式存在的弊端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4)
【推荐1】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执行的结果为:重工业完成计划的121.39%,轻工业完成85.4%,农业完成76.9%。这种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农、轻、重比例失调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结果
C.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D.追求发展的速度和效益
2016-11-27更新 | 23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1937年,苏联的机器拖拉机站数从1932年的2400多个扩大到5800多个。苏联农庄有拖拉机56.1万台,联合收割机12.9万台,载重汽车14.6万辆,机械动力占总动力的66.7%,机械化春耕、播种、收割面积分别占全部面积的71%、54%、44%。这体现出当时苏联(     
A.制造业围绕农业机械展开B.农机普及率占据世界首位
C.集体农庄制度进一步推广D.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022-07-21更新 | 8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这表明当时苏联
A.初步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
B.利用市场恢复和发展经济
C.消除意识形态差异谋发展
D.抓住机遇推进国家工业化
2018-07-26更新 | 1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