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政治类热点 > 对外交往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8 题号:14949207
晚清以来清政府与外国打交道的机构经历的过程:从礼部司仪馆→理藩院→总督、巡抚监理→钦差大臣总理→五口通商大臣,南北洋通商大臣→最后到总理衙门。其中,只有总理衙门是专门负责外事的。这表明晚清
A.逐渐向近代外交转型B.摆脱了不平等条约
C.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D.已与国际社会接轨
【知识点】 对外交往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19世纪中期,清政府曾有三次临时性遣使,即1866年斌椿随赫德前往欧洲的观光性访问,1868—1870年蒲安臣使团的“世界性出使”,1870—1871年崇厚因“天津教案”而进行的法国之行。这些举措
A.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B.增强了对外交往的信心
C.是主动融入世界的尝试
D.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2019-07-08更新 | 6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对于不平等条约中给予列强各种权益的内容,清政府的官员们不是从平等与否的角度思考,
而是抱着"怀柔远人"的传统心理,或将其视为"投以肉食"的羁縻"制夷之道",并认为"并无伤于国体"。这反映了清朝统治阶层
A.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C.践行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D.外交观念开放包容
2022-03-20更新 | 5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1877年,清政府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位驻外公使到达伦敦,清廷只是按照传统方式给其谕旨,为此郭嵩焘不得不要求清廷“补版国书,充当公使”,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反映出当时(     
A.传统“理藩”理念依然存在B.英国政策的出发点是国际惯例
C.清朝“理藩”理念荡然无存D.清政府不具备近代外交的理念
2020-06-05更新 | 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