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口号、创办的企业及其他活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6 题号:1495630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62年,北京设立京师同文馆。

1865年,李鸿章筹办江南制造总局。

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

1866年,设立福州船政学堂。

1867年,崇厚建立天津机器局。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轮船招商局。

1872年,曾国藩派遣容闳率领首批30名幼童赴美留学。

1878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开平矿务局。

1885年,天津设立陆军武备学堂。

1887年,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初具规模。

1888年,北洋舰队建成。

1890年,张之洞建汉阳铁厂。

1893年,设立湖北自强学堂。

——摘编自陈恭禄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维新派认为,就当时形势来看,先要变通的就是富国之法、养民之法及教民之法。富国之法有六项:钞法、铁路、机器轮舟、开矿、铸银和邮政;养民之法有四项:务农、劝工、惠商、恤穷;教民之法也有四项:普及教育、改革科举、开设报馆和设立道学。此外,康有为还建议光绪帝裁撤冗官、紧缩机构、澄清吏治和改革官制。

——摘编自陈可畏《康有为〈公车上书〉与〈应诏统筹全局折〉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归纳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积极作用。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在近代化探索中的进步之处。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从“中外关联”的角度简要概述1850——1900年间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材料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重寻近代中国》中写道:如何评估1928年之前的中华民国史,过去的言说,不论是中共,还是国民党,都将这一时间段看作是“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即便是中性表述,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或“北洋时期”。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角度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三 按中国多数学者的观点,把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划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第二次现代化是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崛起而开始启动的新型现代化。
——根据百度百科整理
(3)“第二次现代化”的一个特点是全球化,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2016-12-12更新 | 22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古代中国的经济以农耕为主,工商业经济发展步履维艰。到了近代,工商业经济在艰难的时局中缓慢发展。

无论商王或用王室,都有大批商贾为之采购珍奇物品。如商王室设有“多贾”管理王室商业。……多贾还供献香酒,参与商王祭祀祖先的仪式:“丁已小雨,佑(?)多贾以鬯【chàng,祭祀用的香酒】”……,可见多贾在王室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商周时代的商品经济不很发达,产生个体工商业者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尚不具备,工商业只能产生于都邑之中,依靠政权的力量管理和经营。

——张岂乏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喜》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商和西周时期政府的商业政策,分析形成这种政策的原因。

末作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意为工商业一日之利,可供五日之需)。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仲《管子·治国》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政府的商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窑),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

——(依据A.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3)依据材料说明哪些因素阻碍了中国古代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依据史实说明在近代之前,这些因素是否有所变化。

晚清时期.随着西方国家侵略的不断深入,以洋务运动为标志,中国的近代工业艰难起步。


(4)依据地图分析洋务派工业分布的主要特点。如何看待这种特点?
2020-02-09更新 | 4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中国被迫融入全球化。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了一些变化,所有这些变化,基本上是以外部力量的注入和政治上的不平等为前提的,这就决定了中国近代经济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长白学刊》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

材料二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农民起义的冲击,统治集团一部分官僚主张改弦更张,学习西方长技。自19世纪60年代始,洋务派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等军事工业。这些军事工业虽然就生产关系而言还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它们从外国购进设备来生产船舰、枪械、弹药。这一时期洋务派还委派商人招揽民间资金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还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讯事业。

——刘芃《历史学习精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洋务运动的特点及积极影响。

材料三   从19世纪70年代出现的第一批现代企业起,到1927年国民党的统治开始以前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人先后设立了三千多个工矿、交通和现代金融企业。其间在本世纪(20世纪)初收回利权的运动中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还形成了两个小小的高潮。但是在中国资本主义的风雨经历中,又有备受压抑不能发展的一面。而且在发展与不发展的交织中,不发展的一面处于全过程的主导地位。

——汪敬虞《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工业“形成了两个小小的高潮”的有利条件。
2019-11-13更新 | 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