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政治类热点 > 对外交往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3 题号:15038333
下表是17-18世纪中西方出现的部分文化现象,对此现象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1602年,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刊印了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1607年,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对我国的几何学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1636年,耶稣会士曾德昭由中国返回欧洲,其撰写的《大中国志》为西方人了解中国、学习中国语言提供了理论前提。
1756年,伏尔泰在《风俗论》中借用中国儒家思想对当时法国的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

A.中国古代科技已经进入结阶段
B.中西文化交流呈现双向互鉴的特征
C.西学东渐逐渐开阔了国人的视野
D.士大夫普遍意识到传统科技的落后
【知识点】 对外交往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据史料记载,1867年,针对西方的非分“修约”要求,李鸿章“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1881年,驻外公使曾纪泽借西方“可随时修约”的规矩,赴英国“商谈修改条约之事”。这种现象反映了清朝
A.部分外交官主权意识的增强B.外交方式已经走向了近代化
C.这一时期综合国力开始回升D.在对外交往中掌握了主动权
2022-02-01更新 | 1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清朝的传统国策是严禁人民移居国外,视移民为“弃民”;近代,巴西、古巴等地出现“用工荒”,他们希望从中国招工。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华工出国合法化;1877年中国与西班牙签订《会订古巴华工条款》,规定中国可派员前往调查华工受虐待情形;1879年,中国首批驻古巴领事人员抵达古巴首都哈瓦那。清政府对待出国华工态度的转变,反映的是
A.中国逐渐与世界接轨B.中国被迫放弃闭关锁国
C.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022-04-08更新 | 7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琉球、朝鲜是清王朝重要的朝贡国。19世纪70年代,日本吞并琉球群岛,否定朝鲜与中国的藩属关系;但琉球、朝鲜两国却仍向清政府朝贡。由此可知
A.洋务运动未使清朝国力增强
B.清政府外交斡旋取得成效
C.朝鲜已经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D.朝贡体制仍具一定影响力
2019-11-19更新 | 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