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 改革开放进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 题号:1504748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农村经济开始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允许部分农副产品的生产交换可以完全由市场调节,并明确了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目标。这一年不少省份出现了“万元户”。

1984年四川、河北、湖北、福建等省百户“万元户”基本情况表

户数人口劳动力纯收入(万元)
种植业(蔬菜、花果、粮食)2319611229.02
养殖业(家禽蜂虫、猪、牛等)181317320.15
工业、手工业(工业品加工、农产品加工)962489.19
交通运输业2921110531.09
服务业1621.20
建材业1521.20
综合经营191629419.41
总计100773436111.26

(1)从表格数据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万元户”主要集中在哪些行业?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万元户”出现的原因。
【知识点】 改革开放进程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一:我国在对内改革的同时,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1984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它们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农业基础好,工业比较发达。

材料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设立沿海开放城市的国内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目的,并分析中国政府推行这一政策的有利外部条件。

2017-04-02更新 | 4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城镇人口数的变化反映城市化的进程,解读下图,回答问题。

如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的发展进程。结合所学,分别指出AB、BC、CD三个阶段我国城镇人口的增长趋势及原因。
2022-02-28更新 | 9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犁是中国传统农具中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在我国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极力推行井田制,形成耒耜、沟洫、耦耕相结合的农业形态,从而使奴隶有机会在一起开发新的耕垦农具,创制了青铜犁。随着铁犁与牛耕的使用,突破了井田制的藩篱,导致了封建地主制的建立。农业生产主要是由个体农户经营的,人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比较高,他们对自己使用的农具进行改进,并发明了新的农具。新的农业生产工具也是在人口分布比较集中的地方发明、创制出来的,并在那里推行开来。北方更适合直辕犁等形制犁的使用,而南方水田更适合曲辕犁的使用。随着金属铸造技术的成熟,工程技术和制造技术水平的进步,以及人们对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认识的提高和相关知识的不断积累,人们将其应用到农具的发明和创制过程中。

——摘编自胡泽学《试论中国犁耕技术进步的推动力》

材料二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配备水平有很大进步,农业机械总动力从以前的不足 1亿千瓦提高到现在 10 多亿千瓦;联合收获机数量从 1.9 万台提高到 190 多万台,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能力显著提高。在智能农机装备上,中国建立了农机北斗导航与智能测控信息应用平台,研发应用了智能 LED 植物工厂技术,创制了植保无人机精准施药技术与装备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农业机械化能够促进现代工程技术与农业融合,实现应用前沿技术对农业的生产、农产品加工、储运、流通及农业资源环境等整个农业产业链与产业群进行改造和重构,更加合理地配置农业资源,推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这样,才能够实现节水、节油、节肥、节药和节种,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获得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摘编自何璇《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中国犁耕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原因,并说明其意义。
2023-05-05更新 | 1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