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 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0 题号:15123657
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效果与地方行政制度变革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文史纵横》

材料二   汉高祖总结秦亡的原因时,认为秦朝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王是其短命的关键所在。因此,……又陆续分封了九个刘姓子弟为王,想依靠刘氏宗族的力量,作为皇权的羽翼。

——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功能,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材料四   元朝同宋一样, 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体制的变化。
(2)据材料二,汉高祖认为秦亡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汉初在地方治理上采取了哪一措施?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措施的治理效果。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
(4)据材料四,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中央集权王朝,此后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发展。加强对地方,特别是少数民族区域的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蜀志》所说,秦灭六国,“徙其豪侠于蜀,资我丰土”,以致“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秦政权奉行法治,以实行严刑峻法而见称于史。少数民族伤了人,按情节轻重论处,杀人犯了死罪,可以用货、钱赎免。《巴志》记载,“复夷人顷田不租,十妻不算”。其意为一户可免交一顷田的租税,虽有十个妻子也不纳口算。

——摘编自《从<华阳国志>看秦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材料二 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主要防范诸蒙古部落的叛乱,派驻许多蒙古骑兵团在河南江北行省、云南行省、四川行省来进行军事控制,而东南是天下财赋重地,行省设置为了搜刮财富进统治者中。秦汉唐宋以来,中国政区都以“山川形便”为惯例划分,常以大江、大河作为政区的边界,元朝则以犬牙交错的形式划分行省疆域。元朝以五事“户口增、田野辞、词讼简、盗贼息、赋税平”作为对地方官的考核标准。

——摘编自《元朝行省制度及其渊源略论》

材料三 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的民族团结政策使少数民族首领对唐朝忠心耿耿,愿意“世为唐臣”。清朝康熙帝同样重视处理民族事务,1702年开始修建热河行宫,坐落在承德市,后亲自提名为避暑山庄,避暑山庄成为处理民族事务加强北部边防的政治中心。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灭六国后进一步扩大统一帝国规模的具体措施。根据材料概括秦朝为了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还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
(2)阅读材料二,指出元朝行省制区有别于以往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行省制度对加强地方管理的作用。
(3)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唐太宗、康熙帝为加强藏族地区民族团结采取的措施。
2021-03-06更新 | 14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时期,分散的各部族均称为"国”,故有“执玉帛万国”之称。西周初年,天子建国,诸侯主家,“国”“家”始全称为一,诸侯自称为“国”,天子自称为“邦”。西汉初年分封诸侯王,其封邑也称为国。经过文、景两帝削藩,至汉武帝时,诸侯王的国已经改并为郡县系列,诸侯王只食其赋而不准治事,治理事务改归中央直接任命的国相负责。西汉以后,历代都有宗室封王制度。除少数朝代的封国有过相对的自治权之外,诸侯王均不得管理所封国内的军政事务,概由朝廷派遣的官员进行管理,实际上是纳入地方行政序列。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元代实行省、路、府(州)县四级制,一级政区是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与都省为表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达于省"。全国设中书省1个,为中央机构中书省的直辖地区,又称都省、腹里。设行省11个,主要长官为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等(主要由中央朝廷的大臣兼衔),统领一省之军政事务。明代地方行政区划仍采取省制。据史籍记载,明代有省15个,清代沿袭明代地方行政体制,仍实行省制,由15省增至23省,从而为我国现代省级政区的划分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梁励《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沿革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初年与西汉初年分封制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2017-11-18更新 | 7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如何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是历朝历代统治者极为关注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摘自《旧唐书》

材料四   (元行省)……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

﹣﹣钱穆《国史大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与秦的地方行政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并分析由此产生的后果。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反映了唐末怎样的社会状况?后来宋太祖为改变这一状取了哪些措施?
(4)据材料四,概括钱穆对行省制度的观点。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
2019-12-08更新 | 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