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史学研究 > 史学研究方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52 题号:1513670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骞言大宛之天马汗血……乃大兴师伐宛,历数期而后克之。夫万里而攻人之国,兵木战而物故(注:死亡)过半,虽破宛得宝马,非计也。当此之时,将卒方赤面而事四夷(注:与四面八方的敌人作战),师旅相望,郡国并发,黎人困苦。

——(西汉)西汉桓宽编著《盐铁论》

材料二   剑舞轻离别,歌酣忘苦辛。从来思博望,许国不谋身。

——(唐)张说《将赴朔方军应制》(节选)

材料三   从来奇物产天涯,安得移根植帝家。犹胜张骞为汉使,辛勤西域徙榴花。

——(宋)欧阳修《千叶红梨花》(节选)

材料四   博望通西域之役,其功在汉种者有三:(一)杀匈奴猾夏之势:……张博望首倡通月氏结乌孙之议,卒以断匈奴……及孝式末世,递至匈奴远遁……自今以往,如有能继博望之精神以对于外种者乎,则世界之历史,安见为阿利安种人(注:白人)所专有电!(二)开欧亚交通之机:……盖中国希腊两文明种之相接近实起于是,是黄种人与阿利安种交通之起源也。……而沟而通之者,实始博望,博望实世界史开幕一大伟人也。(三)完中国一统之业:……遂开滇池,达交趾,卒使数千年为国屏落。虽其事不专成于博望而创始之功,实博望尸(注:掌握)之。

——梁启超《张博望班定远合传》,1902


(1)分别说明材料一、二、三体现出的对张骞所持的态度。
(2)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针对张骞的评价蕴含的时代特色。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我们看待张骞应该涉及的视角。
21-22高三上·山东青岛·期末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料一   “伊顿先生,请您帮我在澳门买一把能冲泡最好品种茶叶的茶壶……”

——1615年东印度公司驻日本长崎平户岛代表威廉汉姆写给同事伊顿的信

史料二   那种为所有医师所认可的极佳的中国饮料,中国人称其为茶(Tcha),其他国家则称为Tay或者Tee。在伦敦皇家交易所附近的斯威汀斯一润茨街上的“苏丹王妃”咖啡馆有售。

——1658年伦敦《政治公报》刊登的广告

史料三   930日茶二磅二盎司供皇室用……价格为42先令(注:当时英国一个农夫的工资每年不超过3英镑)。

——1664年东印度公司献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的贡品账目


根据材料,根据中国茶叶对英传播的上述材料,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023-11-08更新 | 6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271年,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居住、任职达17年之久。回国后由其口述,他人执笔写下《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书中第二卷详细记载了中国的见闻。下面是其对中国部分城市的记载:城(长安)甚壮丽。为京兆国之都会……此城工商繁盛。产丝多,居人以制种种金锦丝绢。城中且制一切武装。凡人生必需之物,城中皆有。价值甚贱。大都,周围有一大方墙,宽广各有一哩。质言之,周围共有四哩。此墙广大。高有十步,周围白色,有女墙。此墙四角各有大宫一所。甚富丽,贮藏君主之战具于其中,如弓弦、鞍、响及一切军中必需之物是已。……山顶有一大殿。甚壮丽。内外皆绿。致使山树宫殿构成一色,美丽堪娱。凡见之者莫不欢欣。大汗筑此美景以为赏心娱乐之用。应知刺桐港(泉州)即在此城。印度一切船舶运载香料及其他一切贵重货物咸莅此港。是亦为一切蛮子商人常至之港,由是商货宝石珍珠输入之多竟至不可思议,然后由此港转贩蛮子境内。我敢言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所以大汗之此港征收税课,为额极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可·波罗游记》的史料价值和历史影响。
2021-01-29更新 | 11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最早的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首次开设各国史略、翻译选编课程。康有为的《日本变政考》《法国革命记》以及新史学思潮兴起后的《西力东侵史》等著作的编译与研究,推动了世界史学研究的高潮。辛亥革命后,世界史学科建设开始起步,对中国出路问题的论战逐渐较多地涉及中外历史的比较问题,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世界学科建设发展起来。至新中国成立前,世界史研究领域涌现出一批著名学者及著作,如陈衡哲的《西洋史》、周谷城的《世界通史》等,研究范围涵盖世界上古至近世的政治、经济、文化。

——摘编自陈琼《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建设》

材料二

二战后,霍奇森等学者认识到当时美国历史教育中盛行的西方中心论带来的局限性,特别是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后,美国政府和学界普遍感到需要了解非西方文化。随后在以斯塔夫里阿诺斯为代表的学者推动下,全新世界历史课程应运而生,其著作《全球通史》把传统的史学单元民族国家替换成了模糊的实体,既有地理实体,又有文化实体。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消释地球上所有边界的方法是采用世界作为分析单元”,要求以全球视野从事历史研究。

——摘编自李俊妹《美国“全球史”的萌芽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世界史和美国“全球史”研究状况的异同,并谈谈其对当下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启示。
2023-02-02更新 | 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