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69 题号:15278267
从1949年到1954年,我国城镇人口由5765万增加到8249万。据估算,1953—1954年度,国家需要掌握粮食700多亿斤,实际缺口约430亿斤。这一情况表明当时
A.土地改革势在必行B.加快工业化的迫切性
C.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D.粮食自由流通势在必行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以下不同颜色的柱状图反映了1952—1970年间,新中国

A.私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比例
B.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总量的比例
C.农业总产值与工业总产值的比例
D.对美贸易与对苏贸易总值的比例
2018-05-18更新 | 69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2】1956年5月1日,全国先进生产者大会在北京开幕,6156名代表在这里誓师向社会主义进军。下表是与会劳模信息表,下列各项对表格信息的解读较为合理的是
1956年全国先进生产者大会劳模信息表

(注:行业劳模由各部门推荐,各省劳模由地方推荐,不重复计算)
A.生产关系改造成效显著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已开始
C.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完成D.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热情高涨
2021-03-17更新 | 25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3】鞍钢的前身是日本人1918年建立的“鞍山制铁所”,1948年东北全境解放后,共产党全权接管鞍钢并着手部分厂先后复工。1953年,国家集中力量建设鞍钢,鞍钢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大型钢铁基地,被誉为祖国的钢都。鞍钢的历史折射出中国
A.外资企业推动国企发展B.工业起步源于列强侵略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D.民族独立与发展的历程
2022-01-19更新 | 1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