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5 题号:1527967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发起新文化运动的主体是新式知识分子,新文化运动的主题是人的觉醒,新式教育将知识分子们从封建宗法伦理中解放出来,成为现代社会个人。特殊的社会身份及其秉承的历史文化传统,促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在近现代中国历史转折时期,主动承担起为时代社会思考出路的使命。从学生运动到政党组织,从思想启蒙到革命斗争,新文化运动中觉醒了的新式知识分子开始走向探索中国现代革命的道路,并在此基础上,成为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重要力量,担当起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摘编自朱鸿召《论新文化运动中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使命担当》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的人本思想是以“仁”为核心的。“仁”的提出,是对“人”的发现……仁的内容虽然丰富,但其基本内涵可以归纳为三点:克己、爱人、复礼。克己复礼是为了更好地去爱人,爱人是为了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从而达到“仁”的完美境界,这两方面互为表里,精神层面与行为礼数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一种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材料二   苏格拉底的人本思想的核心在于“善”。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做的,不是去找出事物的本质,而是要发现那个把世界万物安排得如此合理,如此井然有序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善”。苏格拉底认为这个“善”就在人的心灵中。所以人最重要的是“认识你自己”,考虑生活和道德、善和恶的问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孔子和苏格拉底人本思想之比较研究》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人们对新文化运动有着各种各样的诠释,其中“文艺复兴”说甚为流行。蔡元培“因而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但通过对“文艺复兴”说追根求源,并将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在产生、发展、价值取向、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又有人得出新文化运动不是中国的“文艺复兴”的结论。

——摘编自李海涛《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0-08-07更新 | 318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何面对外部世界一直是近代以来横亘在中国人面前的一道难题。对于中国人来说,列强是入侵者,又是先进文明的传入者,排拒还是学习,一直是中国人争论不休的话题。在与入侵者的斗争中,在向西方文明的学习中,中国改造了自己,走上了一条既与自己的过去不同又与外国文明有别的独特的发展道路。曾有学者以“改变自己,影响世界”来概括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评述上述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2020-05-02更新 | 71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历史概念的变迁。

“西方”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含混而不确定的概念,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汉书·西域传》提及西域,包括西域都护府管辖下的今新疆地区,以及大月氏(中亚古国)安息(西亚古国)等广大地区。《后汉书·西域传》提及的范围扩展至大秦
宋代开始出现“西洋”一词。元代《中庵集》曾提到“西洋”,后人考证是指印度洋沿岸的国家。元代《冀越集记》称:“广州舶船出虎头门始入大洋……西洋差远,两岁一回”
清初,张潮的《昭代丛书》中收入了来华传教士南怀仁编写的《西方要纪》一书,称:“西洋总名为欧罗巴,在中国最西,故谓之大西”
1918年陈独秀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一文中说:“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应该尊重民权,法治,平等的精神……相信科学是发明真理的指南针”
1972年周恩来与尼克松会谈时说:“国际上都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是铁板一块,西方国家也是铁板一块。现在我们知道了,情况并非如此”


阅读上述材料,对中国人“西方”概念的变迁进行解读。
2020-03-08更新 | 2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