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4 题号:153101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强不息《周易.乾卦》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华民族的动力来自于全民族每个成员的奋斗和不懈追求。在国家民族发展顺利时,自强不息的精神鼓励人们建功立业,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自强不息的精神又激励着人们救亡图存。
仁义博厚"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既是传统规范,又是区别善恶的标准,它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做人处事所遵循的主流。"义"是仁的精神的延伸,是仁的具体化。"博"是仁的精神的扩展,表示博大的胸怀与宽容。"厚"是仁的精神的积淀,表示厚重、厚德、厚道。
爱国统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使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而不衰,饱经艰辛而不屈,久经风雨而愈强。爱国必然要求统一,在中华民族历史中,自古就有大一统思想,无论是皇帝还是平民,都有追求国家统一的心理特质。
和合天下"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特质。"和"是和平、和解、和睦、和谐之意。在中国各个领域、各类学科中,都以"和"为主流,为最高境界。"和合"更是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中华民族与外民族的各种关系上,不仅是和谐,更是包容。不仅重视各民族及其文化的独特性,而且重视其融合性、统一性。

——摘编自夏林《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思考》


上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形式。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表中任选一种表现形式,就其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加以概括,并进行简要评析。(要求:明确某项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某同学在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特性”的主题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出处
中国传统文化一贯主张“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在文化价值观方面,提倡在主导思想的规范下,不同派别、不同类型、不同民族的思想文化的交相渗透,兼容并包,多样统一。李宗桂:《优秀文化传统与民族凝聚力》
中国古代社会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中国传统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华原典强调“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和“以华变夷”,但是“华夏”本身所具有的自信和大气魄,使她能够如大海之收纳百川,吸收、融合甚至同化各种外来文化而不失自我。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提取一项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特性”的信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表述成文。)
2022-07-14更新 | 367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伫立在历史的画卷前,我们不仅感受到先辈们带来的精神洗礼,还仿佛看到了英雄们正在书写他们非凡的事迹。

图1《张骞出使西域》图2魏源与《海国图志》图3井冈山会师图4“改革先锋”杨善洲

请提取图片中的信息,围绕“中华民族的××精神”,自拟论题,结合所学,展开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思路清晰。)
2023-12-03更新 | 110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3】关于中华文明的特征,学者有大量的论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雅,是指社会上层的或见诸经典的部分;所谓俗,是指社会下层的或见诸非经典记载的部分。比如见诸“四书”“五经”的文化可以归之为雅,见诸戏曲、小说的文化可以归之为俗。朝廷的礼制可以归之为雅,民间的习俗可以归之为俗。就一个侧面而言,中华文明就是由雅化俗、由俗化雅,在雅与俗的互相转化中得以发展的。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说明: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7-09更新 | 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