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在军事方面,隋继承了西魏、北周的府兵制,府兵是职业兵,兵士皆入兵籍,不属州县地方管辖。家属亦随营居住,编为军户,不属民户。这种战时的军事制度在隋统一南北以后显得不合时宜。开皇十年(公元590年),隋文帝改革府兵制。“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军府统领,宜依旧式”。军人除原有军籍,隶属军府外,又与家属一同列入州县的户籍,成为民户。他们及家属与百姓一样,按均田制授田。军人有较为稳定的家庭生活,他们平时耕作和生产,但须在一定的时间轮番宿卫,遇有战争则随军出征。由于府兵要负担兵役,出征时自备衣粮,因而虽授田但却免租调力役。府兵的统率,隋文帝设置了卫府制度。中央设置12府,军权集中于皇帝,有利于府兵行使保卫国家统一和镇压人民的职能。
——摘编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文帝改革后府兵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文帝府兵制改革的军事作用。
相似题推荐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古代疫灾空间分布表
时段 | 频发中心 | 频发区及扩展 |
220-581年 | 长安、洛阳、建康 | 扩展到长江干流一线 |
581-960年 | 长安、洛阳 | 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和闽浙地区 |
960-1127年 | 开封 | |
1127-1279年 | 临安 | |
1279-1368年 | 大都 | 扩展到两广、云南 |
1368-1644年 | 京师 | 海南开始有了疫病流行 |
1644-1911年 | 京师 | 台湾、东北、新疆也成了疫灾流行区 |
--据龚胜生《中国疫灾的时空分布变迁规律》
根据材料一、二,针对220-581年和581-960年这两个历史时期,分析指出中国古代疫灾的时空分布变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给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1)颜之推辗转南北间可能见到的下列场景有_______( )(多选题,涂写字母,)
A.五胡入华,民族杂居 | B.战场厮杀,火器争雄 |
C.吴音胡语,流转耳畔 | D.胡床风靡,垂足怡然 |
E.北朝士人,研习汉籍 |
(2)颜之推个人命运,深系于家国时代。①其所悲于______;②其所幸于______。( )(多选题,涂写字母)
A.动荡离乱 | B.融合更新 | C.社会失范 | D.重归一统 |
(3)隋唐承转,兼采南北,创制革新,再铸中华。按要求,将下列字母所示内容,涂写在表格空白处。
面临问题 | 应对方案 | |
① | 人才推荐制度下,地方门阀,盘根错节,威胁统一。 | |
② | 传统中央官制下,宰相指挥百官,助理天子,皇权相权,关系微妙。 | |
③ | 南北朝三百年间,中原与周边民族盛衰更迭,交错相存。 |
(4)简要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
“漕”原指在天然或人工的河道上运输物资,后来随着各王朝统治的需要,从地方上征收粮饷以及各种进贡的物资,将其运送到京城或前线,这些都属于漕运的范围。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指出图1、图2漕运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咸丰二年(1852 年),清代漕粮海运,仅实行于江苏省。咸丰三年,太平军占领镇江、扬州,江路受阻。清政府宣布,将浙江全省以及苏、松、常、镇四府和太仓州等处“漕米,同办海运。”由上海招商船承雇,装载海运至天津。而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漕粮则一律按每石折银一两三钱为率,改折征收解京或者就地拨充军饷,这样一来,继续征收实物漕粮的只有改行海运的江苏、浙江两省份。庚子事变后,列强在谈判赔款筹集问题时,要求清朝从漕粮中提取赔款,且朝堂上亦有诸多官员提议折漕。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南漕改用火车,由天津运往北京。在内外压力下,清朝最终于光绪二十七年宣布全漕改折,漕粮河运至此终结。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清代漕粮河运废止的原因。
材料三 2019 年12月,北京市政府发布的《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五年计划(2018-2022)》明确提出,要保护建设张家湾古镇,展示运河古镇历史风貌,打造漕运文化特色小镇。
① 张家湾在“州南十五里”,“以元万户张煊督海运至此而名。今东南运艘,由直沽至河西务,凡百十里,又百三十里至张家湾,乃运入通州仓”。 ——《读史方舆纪要》(清代顾祖禹等人著) | ② 张家湾城位于“潞河下游,南北水陆要会。自潞河南至长店四十里,水势环曲,官船客舫,骈集于此,弦唱相闻,最称繁盛”。 ——《钦定日下旧闻考》(乾隆命人根据《日下旧闻》加以增补、考证而成) | ③ 北运河上“漕艘栉比,廩粟云屯”。张家湾以西的漕运终点通州,则为“仓庾之都会,而水路之冲达也”。 ——光绪年间《通州志》 |
④ “山西会馆”匾额 该匾额系两块长方形石块合成:上为“山西”,下为“会馆”,发现于通州,现存于通州博物馆。 | ⑤ 《清代北运河漕运图》 | |
⑥ 《潞河督运图》,绘制于清朝乾隆年间,图中画有官船、商船、货船、渔船等64只,官吏、商贾、船户、妇孺、盐坨杂役等八百二十余人,岸上码头、衙署、店铺、银号、酒肆、民宅、粮仓等各种建筑林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