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选官制度 > 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 察举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1 题号:15366585
钱穆《国史大纲》中谈到,“汉初……公孙弘以布衣为相封侯,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告以歇。博士弟子,补郎、补吏,为入仕正轨,而世袭任荫之恩亦替。自此以往,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西汉初选官体制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初步发展
B.世卿世禄制和军功授爵制继续沿用
C.西汉初期奉行“无为而治”思想
D.汉初官僚政治逐渐让位于贵族政治
【知识点】 察举制 察举制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其与察举制相比
A.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
B.提高了儒生的地位
C.使社会各阶层流动制度化
D.打破了政治权威和物质财富等级的世袭
2016-11-21更新 | 6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唐代杜佑在《通典》中载:“汉诸帝,凡日蚀、地震、山崩、川竭,天地大变,皆诏天下郡国举贤良方正、极言直谏之士,率以为常。”学者陈业新先生在统计后指出,汉代君主因灾而举士者有25次之多,约占两汉举士总次数的39%。由此可见,汉代察举制
A.选拔官员随意性很强B.评定标准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C.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D.冲破了人才选拔的门第限制
2020-03-16更新 | 4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汉代,经地方长官推荐的人才首先要集中在中央的“郎署”,观摩中央政府的运作和学习各种法令。经过数年的历练后,年轻的“郎”被分派到中央或地方去做比较重要的基层官员。这一官员选拔制度
A.使世卿世禄制度开始瓦解B.使地方政府操控了选官权
C.有利于促进人才的流转D.杜绝了官吏腐败的现象
2019-12-26更新 | 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