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 不结盟运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97 题号:15448318
不结盟运动

19619月,第一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召开,由25个国家出席,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形成。会议通过了《不结盟国家的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宣言》和《关于战争的危险和呼吁和平的声明》。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参加不结盟运动的第三世界国家已经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不结盟运动已经走过了30多年,至今已有了很大的发展。199510月,第十一届不结盟运动国家首脑会议在哥伦比亚召开,与会国成员国达到113个,几乎占世界独立国家的三分之二,约17亿多人口。不结盟运动的活动维护了人类社会的正义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为维护中、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做出了贡献,有力地支持了各国人民的斗争。不结盟运动从本世纪70年代以来,在自己的宣言中,不但谴责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还要求改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落后面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改变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不公平的经济关系。

——摘编自《宏观世界史》第三编第十二章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结盟运动形成的时代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不结盟运动的主要作用。
【知识点】 不结盟运动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后和平政治取代战争政治,联结美苏同盟的纽带不复存在,从而使两国之间的斗争重新表面化和尖锐化……战后动荡和混乱的国际局势,为两国插手地区冲突提供了机会。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对立,美苏两国都努力加强自身的力量和各自组织以自己为中心的集团,这也就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力量对比两极化的发展和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状态

——摘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材料二       美国的政策有时表现得令人信火,这些表现,有时会使人想到美国的压力可能是建设欧洲的重要因素,“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法德合作是欧洲一切组织建设的基政”“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就是国家.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欧洲”

——周荣粮《藏高乐主义论》


材料三     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注意到,在从以霸权为基础的旧秩序向以各国合作以及建立在自由、平等和促进繁荣的社会正义之上的新秩序的过渡中,存在着导向世界的冲突和危机……要消除冲突的根源,就要消除一切表现形式的殖民主义,并在世界上实行和平共处的政策……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冷战”及它会变成真正的经常性战争的严重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局势的一部分。

——《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会议宣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两国斗争表面化和尖锐化”的具体表现,并分析这种斗争对世界局势产生的消极影响。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结盟运动的主要诉求。
2018-04-10更新 | 7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万隆为参照,第三世界正成为战后推进国际主义普遍政治的一种独特力量来源,并由此蕴含阻挡全球冷战扩展以及恢复国际和平合作秩序与规范的新可能路径。“万隆精神”固然表达了第三世界国际主义,进步的世界秩序观理想,但同时也将自身奠基在第三世界国家与人民实在的命运共同体基础上,以回应冷战氛围下第三世界相同的现实情境与需求为出发点,而为其国际主义的秩序观认同确立了事实上的场域根基。

——据李智星《冷战的多种终结、万隆和第三世界国际主义》

材料二   国际主义联合的出现,构成了20世纪下半叶民族独立与反霸权运动有别于19世纪的重要特性,并真正将这一运动导向了一个新的、试图建立平等的国际新秩序的方向。换句话说,与那种西方中心的、试图通过自上而下制度设计而达成的“世界和平”构想不同,来自第三世界的反抗政治实践,通过不断的抗争与联合的形式,自下而上地保卫并推进了《联合国宪章》中所保证的平等权利,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国际会议协商而自上而下制定的那种新世界平等理想,不断遭到来自强权政治与实力政治的挑战。

——据殷之光《国际主义:从第三世界独立历史出发的世界秩序叙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50—70年代能体现第三世界国际主义的重大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第三世界国际主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重大影响。
2021-07-02更新 | 6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了巩固“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在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同时,还积极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以它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1949年4月4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12国外长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北约曾被称为北大西洋联盟或北大西洋集团。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外长、国防部长组成,常设理事会由全体成员国大使组成。总部设在布鲁塞尔。北大西洋公约共有14条,其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同它国发生战争时,成员国必须给予帮助,包括使用武力。加强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的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福利。北约成立时只有美国、比利时、加拿大、丹麦、法国、冰岛、意大利、卢森堡、挪威、荷兰、葡萄牙和英国12个成员国。

——摘自《历史学习》

材料二   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与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他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摘自高一岳麓版教材必修Ⅰ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到北约组织建立是美国推行“冷战”政策表现之一,请问还有哪些表现
(2)材料二提到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两极格局的形成有何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
(3)材料二中提到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请问在两极格局存在期间,又有哪些因素使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
2019-01-30更新 | 5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