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史学研究 > 史学研究方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5 题号:15521225
明清王朝的盛与衰

材料   某学生学习明清专题时搜集了以下几组史料,并得出两个结论。





论点1:明清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论点2:明清时期社会转型艰难。


(1)从材料中选择合适的史料,对论点1加以阐释。
(2)探讨论点2时,可以选取材料中的哪些史料作为证据?请说明其史料价值。
(3)结合以上问题,你认为史学研究应坚持什么原则?
【知识点】 史学研究方法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外交文书中的翻译问题。

语言文字的互通互译是不同文明交往的重要途径。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是中英官方直接交往的开端。使团出发前夕,英方致书于清朝广州官员,以为事先沟通。该文书原由英文写成,经清朝官员翻译后,作为奏折附件上呈朝廷。译文如下:

敬禀者,我国王兼管三处地方,向有夷商来广贸易,素沐皇仁,今闻天朝大皇帝八旬万寿,未能遣使进京叩祝,我国王心中惶恐不安。今我国王命亲信大臣公选妥干贡使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沽乐利,物产丰盈,我国王感激不尽。

1928年,随着故宫档案的开放,研究者在整理故宫档案时,发现了深藏禁宫的外文原件,认为上述译文“辞气事理未能吻合”,故加以重译:

敬启者,敝国君主大不列颠国王兼法兰西国王、爱尔兰国王佐治第三声名远播及于寰宇,前闻中国皇帝八秩正寿,原冀其侨居广州之臣民应派委员赴京祝嘏(祝寿),乃嗣闻祝嘏委员未克及时遣派,良用歉疚。兹欲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特定派遣枢密大臣皇弟佐治马戛尔尼充特派大使,其人贵胄显秩,历更国家要职,德行、才能兼赅俱备,兹以全权代表敝国君主聘于中国皇帝御前,并代致其恳切之词。若本敝国君主之意向以立基础,则可以证示敝国君主之诚心挚意,发扬两国之利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敝国君主实深愉足。

——两篇译文均出自《清代档案史料选编》问题


(1)比较两种译本,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从译本的差异可以推测出乾隆时期上奏官员怎样的心态?这一现象导致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3)“辞气事理未能吻合”外文原件的译本,却在乾隆时期作为官方文书真实发挥了作用。综合上述材料,从译者意图和史料价值的角度,你如何看待英国文书的翻译问题?
2022-03-07更新 | 16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学者研究成果摘录

学者、著作

史学观点

[美]彭慕兰《大分流》

英国现代化的首要因素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浅表煤炭资源分布的优越地理位置和新世界的发现,这两者使得英国是否集约利用土地变得不再重要,同时造就了其资源密集型、劳动力节约型产业的增长。

侯建新《现代化第一基石》

1516世纪,先富起来的农民形成了一个大农阶层,他们将积累的利润投资土地,发展雇佣关系,广泛使用马拉播种机、脱粒机、饲料切割机、长柄镰等工具,开拓再生产空间,提高土地价值,进一步推动土地市场机制的形成。大农群体逐步成为郡陪审团成员和治安法官等乡村头面人物。该时期社会发生了“饮食革命”(饮食结构中猪肉、牛奶等蛋白质类食物显著增加),乡村啤酒馆等消费场所也非常普遍。农村、农业和农民整体发生的革命性变化是英国现代化第一推动力。


(1)据材料,指出两位学者研究的共同课题及他们认识的不同。如果让你在他们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可以补充哪些方面的材料。
(2)据材料,分析中国学者学术研究的价值。
2023-05-26更新 | 8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真题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这是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0)所撰《历史》一书的开篇之语。在此之前,对于希腊人而言,神话就是他们的历史。《历史》前半部分以追问希腊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原因为起点,记载了希腊、西亚、北非等地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历史往事等内容,后半部分叙述希腊城邦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全过程,故该书又被称为《希波战争史》。它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叙事方式,又本着“研究”的精神,常常分辨传说的真假与异同。作者赞扬雅典人,却并不肆意诋毁“异邦人”,承认东方民族具有比希腊更古老的文明。书中的不少记述是作者亲自调查得来的史实,如在埃及通过询问当时作为知识分子的僧侣,掌握了大量历史和文化知识。书中许多记载为后世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所证实。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等

材料二   《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约前145~?)所著,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全书以编年叙事的帝王“本纪”为纲,以人物“列传”为体,被称为“纪传体”,成为后来历代官修史书的正宗。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坚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常常表自己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甚至疑惑。《史记》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力求“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罗多德与司马迁作为伟大历史学家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历史》与《史记》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撰写史书应该包括的要素。
2021-06-08更新 | 81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