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两次工业革命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83 题号:15674244
【贸易政策与经济发展】

材料一   16世纪以后,由于重商主义在欧洲的流行,英国政府鼓励谷物出口,限制进口到18世纪中后期,虽然英国的农业技术有了巨大的进步,但仍满足不了人口增长的需要。为了保护贵族地主的利益,英国政府于1815年颁布了谷物法,限制来自外国的廉价谷物对本国谷物的冲击。

——摘编自李其荣《世界通史》(近代卷)

材料二   美国为了不让别国商品染指美国市场,于1930年6月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共有890种商品提高了进口税率,其中50种从免税改为征税,平均进口税率提高到40%的新高度。加拿大几乎在斯穆特—霍利法案出台的同时,通过法案大幅度提高向美国货征收的进口税率,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也纷纷提高商品进口税率,有些国家还对用于购买外国货的外汇实行管制,或者限制商品进口数。1932年,英国建立帝国特惠制,英国、殖民地和自治领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排他性的贸易集团,占有世界五分之一陆地面积的辽阔市场。

——摘编白胡毓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际关系中的经济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1815年谷物法颁布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从经济政策的角度,指出1815年谷物法与1930年斯穆特—霍利法案的共同本质,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说,此前几个世纪的圈地运动是由转为大租佃主的各庄园主在各个村子进行的,18世纪的圈地就带有集团性的有计划实施的性质。1688 年政变后……代表新贵族利益的议会积极支持扩大本阶级的地产……通过立法形式采取的合法行动(进行圈地运动)。圈地从道德评判层面上讲,给小农带来深重灾难,使大批农民无家可归……
材料二   1601年英王室通过了一个新法案:《济贫法》。其主要内容是:各教区负责向居民和房地产所有者征收济贫税,以此为来源给无力谋生的贫民发放救济。通过各教会的教区组织失业者从事劳动,安排未成年的孤儿学工。
材料三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1600
167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8.25
13.5
21.0
27.5
51.0


材料四 1802~1803 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济贫税年均为530 万英镑;1813 年,增长到860 万英镑;1817~1818 年, 达到前所未有的930万英镑;从1802 年到1833 年,济贫税增长了62 %。
材料五   1802年,英国政府颁布“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案”,1833年英国第一个有实效的工厂法问世,1834年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 新“济贫法”首次强调了需要社会救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国家和社会对公民实施社会救助是其应尽的义务……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圈地运动在18世纪之前和18世纪之后有什么不同,根据材料二,结合材料一,指出1601《济贫法》出台的背景。
(2)材料三反映了英国近代什么社会现象?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这种现象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五指出英国政府解决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的原因。
2016-11-18更新 | 30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力压迫下为富民强国采取的是倾斜的转型模式,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动力不能随工业化的发展而就业,导致就业结构的转换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转换,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集聚。正如张培刚先生所指出的“工业化的成败与否取决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能否妥善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吸纳问题”。

——摘编自魏悦魏忠《近代以来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思想的历史演进》

材料二“圈地运动”深刻影响了英国乡村的社会经济条件,带来了土地关系和农业经营方式的变革。自然经济基础逐渐消解,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廉价劳动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发展,农场成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要就业场所。除了受雇于农场之外,海外移民是农民的又一种选择。殖民地的拓展吸引大部分人移居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总体来看,在这一阶段发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表现为农村内部和农业内部的转移,有的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有的则亦工亦农,只有少量农民进入城市。

——摘编自王爱华《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在劳动力转移中所存在问题的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圈地运动”中劳动力转移情况并分析对英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2017-12-28更新 | 7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是加速农业现代化和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圈地运动进入第二次高潮(见下表)。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式耕作使独立经营的连成片的大农场成为迫切的需要。农业产量的增加和粮食上涨,使农场变成牧场的趋势减缓,而农场所需的劳动力比牧场多。同时城市逐渐兴起,工场和工厂的发展,吸收了被逐出土地的农民,这些因素都使圈地运动的阻力大大减小了,最终完成了圈地运动。

18~19世纪英国圈地运动表

年份
项目
1760年以前1761~1796年1797~1820年
发布圈地法令208项1482项1727项
圈占农民土地310000英亩1830000英亩

——摘编自杨民《土地改革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

材料二   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中国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人少地多,干部分配不公,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为了能畜耕,他们自动地互相换地,然后或一家买牲口,或两三家合买牲口,一时牲口的价值猛涨。”

——摘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圈地运动”的有利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圈地运动”为其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3)材料二是如何评价“分田到户、包产到户”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村土地开发利用的认识。
2018-10-15更新 | 1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