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评价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8 题号:15721549
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有些国家甚至开始了自己的持续时间不一的计划,希望来减轻本国的经济困难。这主要表明
A.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困难重重B.苏联的经济模式有较大优势
C.美国要搬用计划性经济模式D.西方国家对自身模式产生怀疑
2022·山东·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1952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以理论权威和政治权威的形式既肯定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必要性,又认为这是一种“特种的商品生产”,而且提出应“一步一步地缩小商品流通的活动范围,而扩大产品交换的活动范围。”这说明苏联政府试图
A.增强对企业的行政干预B.由市场决定商品流通范围
C.鼓励私营生产企业发展D.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2016-11-18更新 | 70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当苏联政府每年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时,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在工作。”苏联工人的话实质上反映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着弊端B.斯大林模式存在弊端
C.社会主义制度缺乏优越性D.新经济政策存在弊端
2016-11-27更新 | 94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下图是苏联轻工业和重工业年增长率示意图,据图可知“二五计划”期间的苏联
A.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工业发展受到体制严重阻碍
C.注意到了工业结构平衡问题
D.工业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2019-05-12更新 | 2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