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43 题号:157904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我国政府和公众的城市遗产保护意识相对匮乏。改革开放后,随着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政府以国际社会为参照,分1980年代、1990年代、21世纪三个阶段逐步推进城市遗产保护,并通过提升民众意识缓解阻力。日益壮大的物质基础,使我国的城市遗产保护不乏后发优势。我国积极将遗产保护纳入城市规划,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建立起从文物保护到城市、村镇保护到历史街区保护三级保护体制。尤其是21世纪的前十年,出台城市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文件几乎是将近过去50年的总和。伴随“入世”,我国密切了与国际社会的遗产保护合作,并凭借强大的行政执行力,将城市发展和遗产保护统一了起来。另外,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尤为重视,为丰富国际遗产舞台做出了中国贡献。

——摘编自毕玲玲《城市遗产保护:中西对比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的工业化、城市化促使人们从不同角度关注城市遗产问题。以民促官,法国政府开始重视城市遗产保护。20世纪上半叶,在国际现代建筑学会通过的《雅典宣言》影响下,法国的《历史建筑保护法》在实施时重视功能性城市规划,很多历史建筑被拆除。20世纪下半叶,法国积极参与城市遗产保护的国际合作,受国际环境运动和相关国际法的影响,出台了《罗儿法》等一系列法律文献,形成了重点城市历史建筑-历史建筑列级-历史保护区-历史建筑周边500米保护范围的保护模式。21世纪初,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中践行整体性保护以及利用城市遗产推进城市全面发展已成国际普遍共识。法国名城波尔多等城市因其丰富的城市遗产保护及城市发展的有机结合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旅游者。

——摘编自陈静《法国波尔多整体城市遗产保护下的建筑设计策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遗产保护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法在城市遗产保护上的异同。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国际视野谈谈中法城市遗产保护的启示。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敦煌石窟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北朝至宋元1000多年的不断开凿修建,形成了历史悠久的文化体系。现有洞窟735个,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

隋唐时期是莫高窟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开凿石窟数量多达1000余个,保存下来的有200多个,壁画和塑像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石窟装饰纹样既保留了北朝时期敦煌本地图案和一些西域纹样图案的特点,又吸收中原地区石窟、陵墓雕饰、丝织物上的纹样特征,还吸取了中亚地区的一些纹样风格。以花卉、禽兽等图案为代表,内容丰富,富于变化,色彩绚丽。

莫高窟现存西夏和元代的洞窟有85个。一些西夏中期的洞窟出现回鹘王的形象,可能与回鹘人有关。西夏石窟的图案装饰纹样受到北方辽政权的影响,也明显模仿宋代建筑彩画的纹样。西夏晚期和元代的洞窟,壁画和雕塑中都出现藏传佛教的内容。

莫高窟藏经洞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其出土文书多为写本、刻本,汉文书写的约占六分之五,其它则为古代藏文、梵文、和阗文、希伯来文等。文书内容主要是佛经,还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绝本。

随着岁月的流转,因长期受风沙等自然原因的影响,敦煌石窟正在以“比古代快100倍的速度走向死亡”。鉴于此,让文物在数字档案中永生的构想被提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武汉大学研究团队、敦煌研究院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已有289个洞窟完成数字化摄影采集,140个洞穴进行了三维重建,敦煌石窟建立了全方位的数字档案,开发出根据图片自动生成高精度三维模型的云计算共享平台。文化遗产转化为数字形态被永久保存、永续利用,尘封的文物由此获得新生和永恒。

——摘编自关友惠《敦煌装饰图案》、高宇飞《人类敦煌:敦煌文化特色与形态》、胡珊《数字档案“让敦煌永生”》等


(1)依据材料,概括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2)指出敦煌莫高窟的史料价值。结合敦煌莫高窟数字档案建设的具体做法,谈谈你的认识。
2023-11-17更新 | 18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历代王朝重视法典编撰,自隋唐起历代法典都规定“十恶”(含侵犯朝廷和皇室的谋反、谋叛、谋大逆、大不敬,涉及家族伦理道德的恶逆、不孝、不睦、内乱,以及不义、不道) 之罪,由于重公权轻私权,因此国家刑法发达,而涉及民间田土钱债的民事行为则视为细事,缺乏应有的法律。除皇帝外,朝廷中的行政高官也握有不等的司法权,地方临民之官,既是行政长官也是司法长官,二者合二而一。

——摘编自张晋藩《解读中华法系的本土性》

材料二   早在初建布达拉宫时,松赞干布就曾招请许多汉族工匠到拉萨献技,使吐蕃建筑受到了汉民族的一定影响。五世达赖重修布达拉宫时,清朝康熙皇帝还特派了 114 名汉族工匠前往拉萨协同修建。在藏汉等各族工人齐心协作下,布达拉宫得以顺利完成。布达拉宫的许多殿堂都采用了中原汉式传统的建筑方法,同时又按照藏族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宗教精神,在某些地方进行了创造性的加工。如宫顶正脊的两端,除有仙人抱角、兽吻飞檐等,还设计了独具特色的宝珠、     宝瓶等。

——摘自郭卫平《从布达拉宫看西藏地方与祖国的关系》

材料三   徽派建筑明显不同于中国其他的民居建筑,黑与白是徽派建筑外观仅有的两种颜色。……走进村庄高耸的马头墙更让人体会到这些百年老屋过去的荣耀……这些老屋内部的繁复     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成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在内装修上讲究工笔画的精雕细琢,徽派建筑     中的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世界遗产在中国之皖南古村落 西递·宏村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法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时期“重视法典编纂”的     表现及其体现的原则。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提炼布达拉宫的建筑风格并概括这一建筑风格形成的原因。
(3)布达拉宫与皖南古村落代表了不同性质的建筑,布达拉宫代表了宫殿建筑,皖南古村落代表了江南古民居。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①用具体实例说明布达拉宫的建筑风格。②简析徽派建筑的特色。请选择其一并作答。
2020-12-30更新 | 13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北京故宫是一座保存完整、辉煌壮丽的古建筑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故宫是体现中国古代儒家礼制的最佳样本。在总体布局上最接近《周礼·考工记》中“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王城规划思想。天子居中而立,象征四方一统,天下归心。历代帝王“以孝治天下”,尊祖孝亲的观念体现在修建太庙、奉先殿等祭奉先人之堂庙。宫殿的布局礼序,通过建筑群的组合,形成有中心、有拱卫、有主有从、左辅右弼的空间系列,以体现天子至尊。紫禁城中的单体建筑,台基形式、丹陛桥、房顶形式、建筑彩画等,因为用途和使用者的身份不同,也有着不可逾越的等级规制。紫禁城特有的装饰和内部陈设具有展示皇家威仪、气派和区分建筑等级的作用。

——摘编自张加勉《解读故宫:一座宫殿的历史和建筑》

材料二:故宫文化延续近500年,既有对更为久远的中国封建社会皇家文化的传承,又有其新的发展特点,虽然其间有变异,但相对来说有着稳定性,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的主流文化,同时更带有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征。……一方面,故宫文化是以皇帝、皇宫、皇权为核心的帝王文化、或者说是宫廷文化,国运兴衰、帝王品位以及典章制度的变化,都可从皇家文化的嬗递中探求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来。另一方面,故宫文化是有生命的活的文化。它承袭着传统文化又接续着现代文明,经历了蜕变的故宫,以博物院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故宫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是历史的,也是未来的。

——摘编自郑欣淼:《多维视域中的故宫学——范畴、理念与方法》


(1)据材料一,归纳“故宫是体现中国古代儒家礼制的最佳样本”的相关信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多维度的视角简析故宫文化价值的体现。
2023-12-13更新 | 1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