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其他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0 题号:1579577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61958年,为支援祖国大西北建设,先后有1472名教职员工从上海交通大学迁到了西安,其中有教授、有年轻的讲师,也有学校教学工厂的技工,以及幼儿园老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西迁人。

交通大学西迁是国家调整新中国工业建设、文化发展和高等教育布局的重大举措,影响巨大、意义深远。西安交大西迁馆有一面照片墙,上面排列着46位西迁教授。第二行左起第一位,就是周惠久。195896日,将近50岁的周惠久一家七口坐着火车来到了西安。迁校西安后,他率先在大学开设金属机械性能课程,并先后主编《金属机械性能》教科书和《机械工程手册》的“材料   强度篇”,撰写《中国大百科全书》中金属力学性能条目,为我国材料   强度学科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周惠久教授在金属材料   强度科学方面造诣极深,他所阐明的“多次冲击抗力理论”被列入19631964年国家重大科研成果104项。他领导的“低碳马氏体强化理论及应用研究”课题,获得了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他出席了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世界材料   大会及第六届国际热处理年会,并应邀在开幕式上作了主旨学术报告。

——摘编自陈小玮《交大西迁人的家国情怀》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交通大学西迁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惠久教授的主要成就及体现的西迁精神。
【知识点】 其他人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在罗马帝国时期,法学家对海洋的认识仅限于地中海。直到15世纪,欧洲人开始将目光转向海外。160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马六甲海峡捕获一艘葡萄牙船只,将此船连同船上的货物拍卖。当时在公司担任律师的格劳秀斯,撰文为荷兰人的行为辩护。在此基础上发表了《海洋自由论》,宣称自然法规定了人类之初无有私物,有一些东西永远不能因占据而被占为私有。海洋与空气相同,因而对所有人开放。它显示了荷兰挑战葡萄牙垄断东印度贸易的立场和决心。

《海洋自由论》出版后,引起了欧洲各国普遍的反对。苏格兰法学家威廉·威尔伍德宣称:远离各国陆地且不受海岸之限制的大洋,是巨大的和最自由的海洋。但邻近各国海岸的部分海洋却不能与大洋相提并论。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关于东印度贸易纠纷的谈判中,英国代表又反过来大段引用《海洋自由论》中的诸多论点,斥责荷兰人在远东排斥英国贸易权的做法。

——摘编自计秋枫《格劳秀斯<海洋自由论>与17世纪初关于海洋法律地位的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格劳秀斯提出《海洋自由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格劳秀斯的“海洋自由”思想。
2023-12-09更新 | 8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王懿荣为中国近代金石学家、收藏家、书法家和甲骨文的首位发现者。光绪工十五年秋,时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得了疟疾,京城一位老中医给他开了一剂药方,里面有一味中药叫“龙骨”。王懿荣发现“龙骨”上刻有一种类似篆文的刻痕,凭着自己渊博的知识和金石方面深邃的造诣,他当即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年代久远的古文字。于是他派家人到药店把所有带有文字的“龙骨”全部购买回来,加以鉴别研究。在不长的时间里,王氏就收购了有字甲骨约1500片,并做了相关研究。王懿荣确认了甲骨文举世无双的学术价值,同时开创了甲骨文研究的先河,揭开了中国商代历史研究的序幕

——摘编自岳南著《南渡北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骨文发现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王懿荣发现甲骨文过程中所得到的启示。
2020-05-02更新 | 1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梦溪笔谈》是宋代一本记录科学现象的著作,1086年至1093年由沈括完成。他对知识的追求引发了一场以儒学为基础的宋代启蒙运动,这场运动促使人们去了解包含万物和宇宙整体中的理。沈括记载的最有名的科学成就是11世纪40年代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它领先于德国古腾堡同样的发明400年),以及对地图绘制技术的记载和对化石遗迹的解释。在书中的其他条目里,沈括记述了月亮的盈亏方式,并得出了可以从中看出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是球状的结论。

沈括乐于记录奇异之事,其著作中的条目并不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很多时候记载事件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沈括的记载包含“繁冗的说教、宫庭逸事和转瞬即逝的奇异事物”,对自然现象的解释是建立在当时的五行学说宇宙理论基础上的。当风吹干了盐池的水,继而盐分结晶时,沈括并没有把这个过程看作蒸发率不断增大的过程,而是解释为五行相生之理,也就是火(风)生土(盐)。

——摘编自《哈佛中国史·儒家统治的朝代——宋的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沈括《梦溪笔谈》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沈括创作《梦溪笔谈》的时代背景。

2018-01-18更新 | 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