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抗日战争 >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局部抗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78 题号:1579588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日本研究“热”。驻日参赞黄遵宪出版《日本国志》,重点介绍明治维新后日本的社会风貌;康有为编著记述明治维新的《日本变政考》,并于1898年进呈光绪皇帝御览。20世纪30年代,新的日本研究“热”逐渐形成。以明治维新研究为例,李宗武《明治维新》、李建芳《日本维新运动》等专著出版;梁启超、陈独秀等人日本研究新成果,发表在《大公报》《解放日报》等报刊。蒋百里出版的《日本人》对日本评论贬多于褒。这些学者多有在日本留学或旅居、考察的经历,能贴近感知日本社会。中国的日本研究理论与方法呈现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摘编自宋有成《中国的日本史研究理论与方法》


(1)据材料,概括两次日本研究“热”的异同。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日本研究“热”存在异同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排日行动再发展下去,也许不得不采取军事行动。”“采取军事行动时需要哪些兵力,与关东军协商后由参谋部本部作战部提出计划。”

——引自19317月《日本陆军省解决满洲问题方案大纲》

材料二   “当时,守卫南满铁路沿线的日军兵力,总计不过一万零四百人,而在其周围有二十二万中国军队。情况突然紧急起来,同时,居住该地的一百万帝国居民也陷于严重的恐慌和不安之中,我军关心这种情况,认为有必要先发制人,以铲除危险的根源。为了这个目的,迅速开始行动,排除抵抗,解除驻在附近的中国军队的武装。

——引自1931924日《日本政府关开满洲事变的第一次声明》

材料三   “九月十八日事件之发生,我方不外毅然出于正当防卫之行动。”

——引自1932825日《日本外相田康哉关于满洲问题的演说》


请回答:
(1)你认为这三则材料的内容哪则是真实的?哪则是虚假的?为什么?
(2)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材料二和材料三有哪些自相矛盾的地方?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1-08-29更新 | 6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19323,国际联盟派遣由美人李顿担任团长的调查团来华调查中日冲突。调查团的目的不仅在于调查中目冲突之事实,更在于为解决中日冲突提出建议。中国希望通过调查,认定日本侵略之后,启动《国联盟约》第16条款制裁日本的侵略行径。李顿在工作中秉承了国联的原则,侧重于通过与中目双方关政治人物的会谈与文流,寻求平息中日冲突、调解争端的途径。调查过程中日本政府态度强硬,19329月日本正式承认了“伪满洲国”之后,李顿调停中目冲突的设想也彻底落空。1932102日《国联调查因报告书》在南京和东京同时公布,这报告书承认日本侵占中国领土的事实,但仍来将制截日本作为解决措施写入报告,却将东北地区非军事化与实施“国际共管”作为“九一八事变”的善后方案。

——摘编自李《国联调查团来华期间调停中日冲突的尝试及其失败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际联盟派遣“李顿调查团"来华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李顿调查团”的调查效果。
2021-05-25更新 | 13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相继兴起为数众多的抗日义勇军,揭开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序幕。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了抗日游击队,后整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中共中央多次发表宣言,号召工农红军和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中国工农商学兵各界民众团体和知名人士,纷纷发表通电,抗议日本的侵略暴行,要求国民党政府抗日。上海、北平、南京、天津、汉口、青岛、长沙、重庆、桂林、汕头等城市的工人和其他劳动群众,也都以集会请愿、募集捐款、禁售日货等形式,掀起抗日爱国运动的热潮。许多城市开展抵制日货的活动,沉重打击日本的经济侵略。1935年北平学生发动了”一二·九”运动,平津学生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纷纷组织南下宣传团,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新高潮。

——摘编自张宪文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根据材料,概括1931-1935年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31-1935年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

2017-04-17更新 | 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