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其他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3 题号:1582659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聂耳(1912--1935年),中国近代著名的音乐创作人。他自幼就表现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并积极学习乐器演奏和音乐创作。1928年聂耳的老师赵琼仙(早期中共党员)被捕枪毙,对他刺激很大,他随后参军,并参与了中共地下党的一些运动。1931年“九一 八事变"之后,聂耳和田汉商量着要写几首提振中国人民士气、呼吁抵抗侵略的歌曲。1935 年初,田汉为抗日电影《风云儿女》做主题歌歌词,被国民党当局抓捕,聂耳主动为歌词作曲,这就是《义勇军进行曲》。1937年,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所有中国人都饱含热泪、握着拳头传唱《义勇军进行曲》。二战期间,在苏联、在法国、在捷克斯洛伐克,《义勇军进行曲》被翻译为《起来》,响彻欧亚大陆。19499月,在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会议上 《义勇军进行曲》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摘编自张玮《历史的温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聂耳创作出《义勇军进行曲》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义勇军进行曲》所产生的影响。
【知识点】 其他人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仲景,名机,南郡涅阳人(今河南南阳),约生活于公元150~219年。张仲景指出:“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惟名利是务”。“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他反对墨守陈规,指出:“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千余年来,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一直为中外学者所推崇,其理论、经验、医方等,至今仍是治疗传染病、内科杂病的准绳。在其著作中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法则趋于完善,所以历代医家推崇张仲景为医圣,日本医学家则尊之为先师。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仲景攻读医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仲景被尊为医圣的原因。
2020-05-18更新 | 12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人生而平等,但这种平等不是现实情况上的平等,而是指基本权利上的平等。今日的日本,虽然有些不及西洋各国富强之处,但如果我们日本人从此立志求学、充实力量,先谋求个人的独立,再求一国的富强之处,但西洋人的势力又何足惧?国民为保护自己的利益,建立起代表全体国民的政府,……严守同政府的约定,服从国法并接受保护。

——摘编自(日)福泽谕吉《劝学篇》(1874)

材料二吾闻欲救今日之世变者,其说有三:一日保国家,一日保圣教,一日保华种,夫三事一贯而已矣。……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

——摘编自张之洞《劝学篇》(1898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福泽谕吉和张之洞观点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评价福泽谕吉和张之洞对近代日本、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

2015-03-13更新 | 7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历史——重要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西洋人之入中国,天地为之一变,中外交往已成不易之局……滇案(引者注:1875年,英人马嘉理擅自率军由缅甸侵入云南,被当地居民打死)发生,英方要求派员谢罪,这一不光荣的使命就落在他(郭嵩焘)的身上,他遂成为第一任出使英国大臣。舆论视为大辱,而他毅然不辞。“办理洋务,以了事为宜,不当以生衅构兵为名。”他主张自行议处云南巡抚岑毓英,庶可保全中英和平和岑氏本人。因之招致各方的谤毁,“湖南人至耻与为伍”。他又认为出使之旨,一在委曲以通和好,不存薄视慢侮喜事立功之心,亦不屈挠迎合;一在细心体察,究知利病得失,苟利于国,仿而行之。抵任之后,事事本此原则而行。因为他的《西行日记》曾涉及时事观感,又引起轩然大波,遭到参劾攻击,说是大清无此臣子,斥其有二心于英国。中枢大臣,复有人立意与他为难,他的副使处处与他作对。他内心苦痛万分,怫郁莫名。英人言论,对他虽有颂扬,颇示公道,而唯利是尚的英国政府当局,每遇交涉,则不肯出以平恕,亦令他大为失望。他在英两年,外交上的成就,殊为有限。

——郭廷以《近代中国的变局》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郭嵩焘出使英国面临的外交环境。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郭嵩焘的外交思想。

2018-05-28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