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经济类热点 > 城市化进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43 题号:1585060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曼彻斯特和利物浦拥挤的地窖和阁楼(法国)里尔和鲁昂得到了复制,工业贫民窟的恶劣后果引起了医生、作家、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的关注。波德莱尔问道:“无论一个人属于哪个党派……看到这些体弱多病的人呼吸着工厂的尘土,吞食着棉絮,身体被白铅、水银……浸透,在虱蚤之中,人类最伟大和最基本的美德在那儿与最刚强难化的罪恶、出自教养院的污秽相互依偎,怎么可能不被触动呢?”

——摘编自【美】乔治·罗森著《公共卫生史》

材料二   19世纪在铸造大口径磨光下水道和铁管方面的成就,使远距离供水成为可能,同时至少也能处理附近小河的污水……许多医务官能毫无困难地证明污秽拥挤和受污染的水和食物与城市传染疾病之间的关系……比河特丽斯和悉尼·韦布指出:19世纪是市政社会主义的世纪,大楼内每一项单地的改善都要求归集体所有并集体经营市政设施:自来水总管、蓄水池、导水管、抽水后,水总管、污水处理厂、污物处理场。

——摘编自【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一起源、演变和前景》


(1)分别指出材料一二2时19世纪西方国家城市化认识的不同角度,并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城市病”产生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西方国家城市化的重要启示。
【知识点】 城市化进程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后,中国新的城市化趋势出现。“产业上之原因,此为近代都市发达最大之原因,如天津、上海、汉口皆是。此等都市在数十年前,始是无人过问之地,而因工商业关系,遂促成今日之发达,而其他在工商业上不甚重要位置的通道大邑则日渐衰落”。另外广州、重庆、福州、宁波、厦门、烟台、青岛等在前近代时期基本上都只是一些中小规模的城市,也成为新兴的近代工商业城市。与此密切相关,国内还逐步形成了若干主要进行对外贸易的市场区,围绕这些市场区的中心城市,又产生了一批二级城市。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1949年至1952年三年间,全国市镇人口从5765万增加到7163万,市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从10.6%上升到12.5%.城市职工总数从1952年的1603万增加到1957年底的3101万。这当中包括几百万由城镇个体劳动者转变而来的职工,但仍有至少几百万农业劳动力进入工厂和矿山就业。这些进城农民大多数是国家计划招来的,也有不少农民自发进入市镇谋业被城镇企业接纳。

——摘编自肖冬连著《中国二元社会结构形成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晚期中国城市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市镇人口增加的原因。
2021-12-16更新 | 11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43年上海部分名绅富商在城市繁华之地和人群聚集处的街道两旁搭建简易屋棚,其内挖较多的土坑,供路人便溺。19世纪60年代,上海出现了在外国租界兴办的公厕,上海地方社会精英遂起效仿。随着市区公共场所逐渐时兴,新式公用事业相继出现,市民的卫生观念不断增强,市民对城市卫生条件有了较高要求。1894年工部局卫生处投资建了4个公厕。20世纪20年代以后,公厕数量迅猛增长。水电煤气的城市设施给公厕提供了清洁的可能,城市的组织管理不断强化,公厕等公众设施得到较为全面的保障。在运营方面,上海公厕经历了从商办到市办的制度化过程。民国时,上海市政财力有限,政府采取竞标承包的商办方式经营公厕,但出现了部分承包商降低卫生标准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从颁布规范和实施取缔两方面整顿公厕卫生;社团、市民均参与其间,一些行业也参与到公厕的共建之中。

——摘编自苏智良、彭善民《公厕变迁与都市文明——以近代上海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上海公厕变迁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近代上海公厕变迁的主要因素。
2022-03-29更新 | 11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

材料一   明清时期,大运河是当时经济的“生命线”,承担着数百万石的粮食及其它物资的运输重任。明清时期,一大批运河城市发展起来。运河沿岸的城市中均建有府学、州学、县学、文庙、贡院书院、藏书阁。运河城市的人口结构中,商人和手工业者人数占多数。1842年,英军夺取了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镇江,封锁了清朝的漕运。道光帝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漕运恢复。1853年后,太平天国占据南京和安沿江一带十多年,运河漕运被迫中断1855年,黄河改道后,运河山东段逐渐淤废,从此漕粮主要改经海路运输。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正式用轮船承运粮。1904年,漕运总督被撤废。1911年,津浦铁路(天津到南京浦口)全线通车,从此京杭大运河以及浯线城市的地位一落千丈。

材料二   历史名城锡耶纳被为“中世纪城市的化身”,其城市结构形态在中世纪的变化从一个例面反映了这一时期意大利乃至西欧的某些历史现象。其变化如下:5~12世纪,锡耶纳最辉煌的建筑是教堂,大教堂及其前而的广场成为城市的中心。除了大教堂作为宗教中心外,还有分散在城市各处的权贵家族私,这些权贵各据一处,私战不已。从12世纪开始,整个欧洲的商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而锡那纳在13世纪下半叶成为欧洲经济最耀眼的明星。经济的发屐推动锡耶纳平民阶层迅速起并作为一股政治力量,在市政府中担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13世纪末开始修建的锡耶纳市政厅及其塔楼逐渐成为整个城市的中心并占据了全市最高的位置。教会开始被置于市政府的庇护之下,一方面,大教堂成为市政府和市民用来宣扬城市荣耀的手段,另一方面,市政府也充分借助教会的权威以维护自身统治——据朱明《从大教堂到市政斤:中世纪晚期锡耶纳的城市空间转型》


(1)结合所学,评析明清时期大运河的兴衰。
(2)结合所学,从城市结构形态变迁的角度,对历史名城锡耶纳进行解读。
2021-09-25更新 | 1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