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其他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1 题号:158760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宋乾道四年(1168)春夏之交时,闽北灾情十分严重,崇安知县邀请朱熹等人商议救灾赈粜之策。朱熹积极出谋划策,在动员豪绅富户拿出家中存粮以平价赈济灾民的同时,还向官府借了600石米来赈济饥民,这一措施使百姓暂时度过了大灾之年。第二年,朱熹在官府的支持下,建立五夫仓用于储藏粮食,仓中粮食是劝捐或募捐得来的,存丰补欠。五夫仓竣工之后,朱熹举荐里中德高望重的四位老乡共同管理,制定了《五夫仓规》,家乡百姓深受其益。邑人为了纪念朱熹这个惠民善政,遂改称“五夫礼仓”为“朱子社仓”。后来,朱熹在浙东常平茶盐公事任上之时,因浙东逢荒年,饥民遍野,宋孝宗派他回浙东赶办救荒大事。朱熹不负上(圣)望,当年尽缓灾情,使饥民无断炊之忧。为了进一步办好社仓,朱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个《社仓事目》,并呈请皇上批准推广各地。后来人们把《社仓事目》连同“五夫社仓”的经营管理办法统称为“朱子社仓法”。朱子社仓历代重修不辍,至今仍保存完好。

——摘编自刘永加《宋代名臣的社会救助事业》


(1)根据材料,概述朱熹在宋代社会救助领域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朱熹在社会救助领域能够做出贡献的原因。
【知识点】 其他人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严复(1853—1921年),甲午战争爆发后,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等文,反对守旧,主张维新,大声疾呼:“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也。”翻译《天演论》,号召救亡图存,“与天争胜”;主办《国阐报》,协办通艺学堂。戊戌变法后,翻译《原富》《法意》等,传播西方经济学与逻辑学,并通过按语一抒胸臆。

他是个很好的学问家,晚年却参与政治活动,弃长就短,弄巧成拙。1915年他列名筹安会(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御用团体),喊出“以筹一国之治安”的口号。其时,“治安”“安定”等词汇已被袁世凯所僭擅,成为镇压反对者的口实。正因为有像杨度、严复这样知名度高的人为袁世凯称帝鸣锣开道,袁世凯才能够做成皇帝梦,尽管好梦不长。严复等人这样做,我想他是以历史为镜鍪,不愿意看到中国历史怪因转动得更快,把更多的生灵裹进万劫不复的深渊。既然如此,不如权且拥袁称帝,借助于变法残留下来的影响,以图徐徐变革。其后的历史演化的事实证明严公所虑并非杞人忧天,“洪宪皇帝”驾崩后的一茬茬总统,一个比一个专制,一个比一个独裁,一个比一个草菅人命,并不见哪一点优于袁世凯。他们与袁世凯唯一的区别不过是打着共和的旗号罢了。

——王澍《中国近代著名人物败笔拾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的历史贡献和地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对严复晚年的政治活动的态度并予以说明。

2018-02-06更新 | 3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真题 名校
【推荐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少好读书,因仰慕蔺相如而自名。汉景帝时入皇宫为郎,后辞官,游于梁王封国,作《子虚赋》颂梁国之盛而含讽谏之意。汉武帝即位后,因得读《子虚赋》而喜之,召相如入京,侍于左右。相如曾奉命安抚西南,使“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述天子音乐活动场景:“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严,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他的散体大赋叙事夸张,铺陈物象,句式整齐,文辞华丽,气势磅礴。时人赞曰:“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司马相如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相如取得文学成就的原因。
2019-06-08更新 | 457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真题 名校

【推荐3】材料   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作为国民党的一位重要领导人,廖仲恺排除了国民党右派的种种阻挠,忠实地执行孙中山的政策。他提出:“我们不独要革军阀与帝国主义者的命,我们并且要革‘反革命派’的命,这才是彻底的革命工作。”在他看来,全世界只有俄国解决了社会制度问题,中国“若能够有所树立,除非是建一社会主义的国家”。他坚信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是国民党起死复生,成为“一个新生命”的重要因素,认为“要想打倒帝国主义,非与共产党亲善不可”。他还认为:“占我国人口最多的是农工阶级,那一派人替农工阶级打消压迫他们的力量,便是革命派。反而言之,凡与军阀帝国主义者妥协,并压抑农工的人们,便是反革命派。”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概括国民党“一大”后廖仲恺的主要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廖仲恺对国民革命的贡献。

2018-11-28更新 | 10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