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1 题号:15906321
【全球治理】

材料一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殖民、划分势力范围”等方式争夺利益和霸权,给亚非拉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局势急剧变化,尤其是面对国际经济金融安全、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打击恐怖主义、防范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治理问题,国际社会应对乏力。各国以“制度规则”协调关系和利益的方式演进,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因而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

材料二   面对全球治理失灵,中国政府强调要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不仅事关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而且事关给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定规则、定方向”。要抛弃过时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寻求而不是破坏共识,化解而不是制造矛盾,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要加强在重大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为实现世界和平、稳定、繁荣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建立健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推动正面而非负面的“溢出效应”。“以平等为基础”,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权利、机会、规则”平等;“以开放为导向”,不搞排他性安排,防止治理机制封闭化和规则碎片化:“以合作为动力”,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应对,合作是必然选择,各国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商规则,共建机制,共迎挑战:“以共享为目标”,不搞一家独大或者赢者通吃,寻求利益共享,实现共赢目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治理失灵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政府提出的全球治理主张及其实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累了经验,找到了一条符合实际的革命道路,在根据地开展了局部执政并带领群众进行政治、经济方面的建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地位发生彻底转变,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国性执政党,因而仅凭之前经验是不够支撑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就必须把恢复经济、提高生产力作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作重点。在推翻了三座大山后,人民群众对民主权利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从国际形势来看,过渡时期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也给中国共产党探索人民民主带来严峻的考验。因此在过渡时期发展人民民主的首要任务就是开展民主政治建设,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摘编自尹可馨《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民主的探索》

材料二   英国脱欧采取全民公投的直接民主方式,符合民主程序,但是民主合法性并不必然具有合理性,有相当部分的民众只是盲目地追随大众进行投票。因此从本质而言,全民公投是在政客精英的操控下,以程序民主代替了实质民主。西方民主治理有效性的下降阻碍了西方民主的发展,英国公投脱欧就是典型事件,公投期间耗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因此没有效率保障的民主最终将变成无效的民主。一个成熟的政党体制,能够合理规划与控制民主政治参与的幅度,激发公民积极、主动地参与政治,对维护国家稳定起到重要作用,但英国脱欧公投后,就有很多民众不满公投结果,社会秩序也因此混乱不堪。虽然西方民主不适用于我国国情,但是对民主政治建设可以提供一些教训。

——摘编自董娜娜《从英国脱欧看西方民主政治困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人民民主探索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脱欧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教训。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和现代西方民主政治建设对当代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启示。
2024-05-28更新 | 3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冷战起源的研究,实际上涉及到对战后国际关系性质、特征和相关国家的对外政策的认识。在本世纪经历了两次全球规模的大战之后,力量组合出现了新的平衡、新的特征,形成了有别于以往的新的模式,这种模式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出现了持续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相对和平,对于冷战起源的研究正是为了揭示这种模式形成的背景和深层原因。

——王帆《关于冷战起源的几种解释》

材料二   记者提问:针对目前的中美关系形势,很多媒体分析认为两国难跨意识形态鸿沟,中美的新冷战正在成形。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华春莹:对中国来讲,我们一向认为中美双方不应该去寻求改造对方,而是应该共同探索不同制度和文明和平共处之道。因为我们坚持认为,每个国家所走的道路都是基于各自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中国坚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的,而且实践已经证明这条道路不仅使14亿中国人民摆脱了贫困和落后,也让中华民族再次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2020716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答记者问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冷战形成的“深层原因”,并列举美国发起冷战的表现及苏联的反击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媒体认为中美“新冷战”正在成形的依据及中国的观点。
2021-06-29更新 | 13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恐怖主义狂潮冲击着世界上许多国家,但首当其冲、受害最深的当推美国。据美国国防部统计,1968—1985年,在72个国家里的美国人和设施遭到过恐怖袭击。美国的外交官遭袭击和暗杀者已达300多人。在世界上每年发生的恐怖事件中,以美国为目标的约占30%一40%。

——摘编自吴华等《全球冲突与争端》

材料二2001年9月11日,恐怖组织袭击了位于美国纽约的世贸大楼。之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打击恐怖势力。

2001年10月7日,美国开始对阿富汗实施军事打击;

2001年12月13日,布什宣布,美国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

2002年2月,美国开始着手准备对伊拉克动武,布什及其主要官员不断放风,表示要从军事上推翻萨达姆政权;

2002年6月1日,布什在西点军校发表演说时,提出了“先发制人”的理论;

2003年3月,美围绕开联合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恐怖事件中“受害最深的当推美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9·11事件”后美国采取反恐措施的特点。

2018-03-05更新 | 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