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政治类热点 > 民族主义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 题号:159244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泛称士子,做了官就叫作士大夫。他们密切地关注社会进步,积极参与社会政治实践。在中国古代社会,封建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也要借助士大夫的思想智慧与管理才能,将自己的权威意志贯彻到各个场所、各个环节,这样,他们之间就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而处于主导地位的则是封建帝王。面对现实,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选择,就是“入仕”,这样才能将自己的思想主张推向社会,实现政治抱负。“入仕”除了“恩荫”,大体上有两个途径:一是绝大多数通过科举入仕;二是入幕,即被主官延聘入官衙或者营辕。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社会上享有特殊地位,文化传统上有其特殊价值,承担着治国理政、传播道统的特殊使命。即使到了封建的末世,依然如此。

——摘编自祝勇《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

材料二   政治文化意义上的古代民族观念,是指汉在历史上形成的关于民族共同体的群体政治心态,即被内化了的政治观念。中国古代因父权制发达,祖先神得以确立,而其后衍发出来“上帝”或“天”的观念,这种观念的确立却使中国文化取得了宇宙中唯一的合法性——天命正统,正所谓“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而且这种祖先神与上帝神合一的观念,则使这种“我族”意识获得了观念性的升华,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族中心主义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凝聚作用,如五胡十六国时期,入主中原的各族大多自称是炎黄后裔,与华夏族有血缘关系。

华夏族坚信中国是“道德礼义之邦”,所有的人类——即未开化的蛮夷应该同化于中国文化之中,因为中国的文化是先进的,况且人类文化在本质上又是一致的。正如孟子所言:“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摘编自周庆智《中国古代民族观念的起源演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特质,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民族观念的本质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特征影响的认识。
【知识点】 民族主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部分王朝的边疆治理简表

时期管理体系边疆防御民族政策
汉朝设郡县或由少数民族酋长管理。以长城为主干,设置嘹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迁、屯田、册封等。
唐朝确立羁縻府州制度,以边疆百领管理事务,可世袭;设都护府,统一于中央政府。确立军镇屯戍制度。采取武力讨伐方式,但以怀柔、招抚为主,故册封、和亲为历朝之最。
清朝前期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在地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在西北设伊犁将军,在乌鲁木齐设都统﹑在东北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等。制定笼络政策,如封爵、联姻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美国初始的边疆政策主要指陆地边疆的拓展和治理。通过西进运动拓展西部陆地疆域,并吸引大量商业资本进入西部,实施赠地及拨款政策,快速发展西部交通。在处理族际关系方面,采取具有一定野蛮性的“熔炉”政策,即让到美国西部边疆拓荒的移民在此被同化、融合成一体,产生一个新的文化形态。随着历史进程的推进以及美国的飞速发展,其边疆观念发生相应的变化,最终形成了包含陆地边疆、海洋边疆、高边疆、信息边疆等在内的全方位、立体化、软硬结合的边疆观念体系。

——摘编自李朝辉《美国的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措施,并简述其历史意义。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边疆治理相对于中国边疆治理的不同,并加以评价。
2022-01-27更新 | 7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早期的英国经济民族主义者认为,国内贸易虽然重要,但对外贸易是检验一个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为便于远洋贸易而进行殖民扩张,是英国摆脱对西欧其他国家依赖并最终变成强国的关键。他们强调:“在我们出口的货物里边,不应只注意到自己富余的东西,还必须考虑到我们邻友们的必需品;即使是他们不需要的以及尚未在别的地方加工制成的东西,我们也应(除了出售原料之外)尽量加工制造以从中牟利。”他们强烈要求政府限制乃至禁止羊毛出口,在他们的努力下,英国于1617年最终禁止羊毛出口。

——摘编自傅琼《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刍探》

材料二   晚清以来民族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勃兴以经济层面表现较为明显。“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表达,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须减内地出口货税,以畅其源;加外来出口税,以遏其流”,使“中国之富可期”。重商主义者提倡政府设“商部”,定“商律”,轻“厘税”,给“凭单”(专利证书),以期获得政府对实业的支持。利权观念是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随着晚清利权观念的侧重点由保富争利转向维护国家主权,人们所倡导的“收回利权”的主要方式也逐步由19世纪后半期的发展工商业、与外人商战向20世纪初之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

——摘编自袁为鹏《从利权观念的变迁看晚清经济民族主义》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与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主张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
2019-09-01更新 | 6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欧洲国家普遍发生了政治体制的重大转型。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强有力的君主制。西班牙最早建立了君主专制政体,在16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雄居欧洲强国的地位。法国国王早在15世纪中叶就将全国的军权集中在自己手中,并有权征收一项全国性税收来供养军队;国王还迫使教会听命于自己。16世纪起伏跌宕的宗教战争最终强化了专制王权。新兴国家在北方兴起,瑞典在1523年由古斯塔夫,瓦萨复国,而荷兰成为欧洲强有力的共和国。“国王的政权依靠市民打垮了封建贵族的权利,建立了巨大的,实质上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而现代的欧洲国家就在这种君主国里发展起来”。

——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中国近代意义的民族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于20世纪上半期演绎了一段民族国家的拯救历史。综观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类思潮,其背后都贯穿有一条民族主义潜流,参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民族主义成为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中最强大和持续的力量。中国特定情境下发生的民族主义,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为反抗外强和救国的话语体系,自由、平等、解放等观念突破传统观念局限,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要求中国在世界或国际关系中的平等地位;另一方面指向现代民族国家的内在建设,即民族主义不仅关涉领土、疆域和主权,而且包括在阶级、种族、政制、自由、民主和共和国等方面的要求。

——摘编自暨爱民《现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研究(1919—1949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近代民族国家观念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观念的影响。
2019-09-26更新 | 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