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其他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8 题号:1592827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夏言是江西贵溪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曾任兵科给事中、礼部尚书等职。嘉靖初年(1522年),夏言上疏请求革除正德朝弊政。在明世宗授意下,夏言查革官员旗役冒滥,裁汰三千二百人。夏言担任谏官期间,先后弹劾了尚书王琼、王宪贿赂交结内侍以及宦官赵灵、建昌侯张延龄贪赃枉法的行为,解救了被逮捕的永平知府。嘉靖十五年(1536年),夏言被提拔为内阁大学士,参与国家重大决策。后来嘉靖帝沉迷道教,不问朝事,夏言曾多次上书反对,嘉靖帝对此十分反感,由此疏远了夏言。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夏言革除弊政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夏言的为官品质。
【知识点】 其他人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辛亥革命爆发后,载沣被迫辞去监国之职,从此以后,他就不再过问政治。1917年,辫帅张勋率兵进京,公然支持溥仪复辟帝位。消息传来,许多忠于皇室的前清遗老及皇族成员喜不自禁地跑到醇王府向载沣报喜,并劝说载沣复职帮助少年溥仪治理天下,然而,载沣只说了两个字:“胡闹!”当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他同样说了句“胡闹”,然后冷眼旁观丑剧的上演。1925年正月,孙中山先生造访醇王府、拜会载沣,载沣热情接待了孙中山,孙中山则高度赞扬了载沣在辛亥革命中辞去摄政王的政治远见,二人留下一张富有历史意义的合影照。孙中山先生逝世后,载沣将那张珍贵的合影照片供在书房里,国土素色白花.焚香秉烛,虔诚地祷念。

数年后,溥仪在日本人的鼓动下,准备前往东北就任满洲国皇帝,以此来恢复大清的统治,此举同样遭到了栽沣的坚决反对;但溥仪却一意孤行,坚持到东北做了日本人的傀儡。伪满洲国建立后,溥仪多次请载沣将家搬到长春,都被载沣拒绝。日本人也多次游说载沣去长春,企图借他的名声加强日本统治东北的合法性,亦被载沣拒绝。

——据凌冰《最后的摄政王:载沣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载沣辞职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载沣在民国时期的政治立场,并予以评价。

2018-05-13更新 | 6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容闳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第一位毕业于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在其回国后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交往中提出了“制器之器”理念。容闳的主要设想是:不仅关注当时急缺的军事工业,也注意到关乎国计民生的民用工业;不仅要关注东南,还应建立覆盖全中国的近代工业体系;通过国内丰富的原材料与低廉的劳动力这一比较优势生产机器,以整体成本的低廉与欧美等强国的机器产品进行竞争。……“制器之器”勾画出了中国机械工业体系发展蓝图,并且也的确完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较大规模引进外国的先进机器设备”的任务。但直至清廷覆灭,这一蓝图也未真正实现。

——摘编自赵云波、冀豪伟《容闳与晚清“制器之器”理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容闳“制器之器”理念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容闳的宏伟蓝图未真正实现的原因。
2020-12-04更新 | 5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王充和汉代思想

东汉王充出身“细族孤门”,年幼家贫读不起书,经自学努力,终博览群书,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经30年的努力写作,成《论衡》一部,其中表达了反谶纬迷信、批判唯心主义哲学的理论观点。王充否认“天”有意志,认为天只是一种自然的存在,所谓的“灾异”无非是一些自然现象,与人事无关。因此,他批判了谶记纬书中所捏造的一些神怪故事,指出:没有什么天生具有“达视洞听之聪明”的圣人,更无人有“先知之见”,人要获得知识,就要学习。人们通过感觉器官耳、目、口、鼻与外界接触,获得知识。他还反对人死为鬼的说法,认为鬼、神观念“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

——摘编自林剑鸣赵宏《秦汉简史》


(1)阅读材料,依据所学知识简述王充生活年代主流社会思想
(2)依据材料简述和评价王充的思想。
2020-07-17更新 | 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