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 题号:16299157
下图是苏联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时的一张场景。该场景所反映的事件表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得到了广泛支持B.苏联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贡献
C.列宁为消除大饥荒采取新经济政策D.苏联社会主义工农业发展长期滞后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曾实行义务交售制:国家半无偿或近乎无偿地占有集体农庄的大量农产品,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材料表明苏联农业集体化
A.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B.引入市场经济因素
C.注重维护农民利益
D.服务于工业化建设
2019-06-16更新 | 14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谈及苏联1932-1933年饥荒发生的原因时,波兰历史学家伊萨克・多伊彻这样说道:“他们(农民)屠宰的牝牛有1500多万头,绵羊和山羊约4000万只,猪700万只、马400万匹。全国牲畜减少了一多半。”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政府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措施
B.农民不满余粮收集制的过激行为
C.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
D.农民消极应对农业集体化运动
2019-04-23更新 | 19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1925年,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决议,“最主要的任务是尽力保证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战胜私人资本,加强对外贸易垄断制,发展社会主义国营工业,在社会主义国营工业的领导下依靠合作社将日益众多的农户纳入建设轨道”。这一决议( )
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纠正了经济政策的错误
C.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D.借鉴了西方国家的经验
2016-11-27更新 | 1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