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汉字、书画和戏曲艺术 > 中国画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2 题号:1644015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自画像,《后汉书》中就有相关记载,但遗留下来的画迹极少。现存最早的自画像则是宋徽宗赵佶的《听琴图》,此画是以描绘具体事件为主的群像画。元代赵孟頫《自写小像图页》通过环境来烘托气氛表达主观感受的做法,在后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明代波臣派曾鲸在继承粉彩染传统技法的同时,汲取西洋画的某些手法,形成立体感强的独特画法。大多数画家的立意构思都将“我”的因素融进大自然,用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这和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的观念不无关系。

——摘编自刘爽《中国自画像的演变》等

材料二

中国古代女性在画作中对自我的表达极其有限,其写真附着于男权话语的审美观念,处于“被观看”的境遇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中国各地纷纷开办女校,中国第一批接受现代美术科班教育的女性诞生。民国时期学习西洋美术,训练学生人物写生,自画像成为了当时女性表达自我、书写个人精神的一种图式。在近代女画家谱系中,郁风是以女杰形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郁风是三四十年代活跃于抗战救亡宣传战线上的战士,其自画像《风》通过对面部表情的细致刻画使人物富有冲击力和紧张感,表达了处于民族危机中画家本人所蕴含的革命热情和战斗精神。

——摘编自彭哲敏《近代中国女性自画像的形象建构与自我书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自画像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女性自画像的变化及原因。
2022·广东佛山·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6]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自由创作

北宋宫廷画院曾出过一道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一般多画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的“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

结合课文中对文人画追求意境的介绍,请你来构思并创作一幅画。

2018-04-18更新 | 1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为明朝画家丁云鹏(1547—1628)的想象画《三教图》。画中的孔子、老子、红衣罗汉正同坐于树下在探究玄理。左边的孔子儒雅敦厚,循循善诱,正发表言论;右下的老子谨慎而善辩,他注视着对方,似乎准备随时发问;居中的红衣罗汉双目低垂,安详而平静,从他紧锁的眉头可以看出他已沉于思索之中。这一情景正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者推崇“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的现状。画作的人物造型也脱离了以往宗教程式化的因素,有了世俗化的倾向,体现了明后期文人画注重表现个性的风尚。

解读材料,提取此图画中包含的任意一个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要求:信息准确,史论结合)
2017-04-08更新 | 13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现摘录其中的部分展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展览一 中外思想集锦

孔子苏格拉底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论语》
德性就是知识:美德即知识,愚昧是罪恶之源。
——苏格拉底

(1)根据展览内容分析,孔子和苏格拉底在重建社会秩序方面有何主张?各自的背景是什么?

展览二 中外文学荟萃


(2)下表是展览中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
清朝《红楼梦》意大利《十日谈》
时代特征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弱,政治黑暗;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思想文化上的专制统治
主要思想抨击了封建道德和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展览三 中外名画欣赏


(3)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鉴赏的基本要求,请你欣赏上面两幅名画,写出解说词。(内容必须包括:作者、时代特征、艺术风格或流派)

(4)通过以上对人类不同文明的探究,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结论?
2019-12-18更新 | 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