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 两极格局的瓦解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9 题号:164458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55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民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乔治.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

材料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北约的成员国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15个,苏联把东欧国家组织起来,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在争夺势力范围和影响的斗争中,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冷战开始初期,美国就颁布法令和法规,严格控制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贸易。美国颂布了一系列反共、防共的法律和法令。苏联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冤假错案时有发生。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三 亨廷顿明靖指出,冷战结束后,他要寻找一种新的范式去取代已经过时的冷战范式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亨廷顿的文明观的政治倾向十分明显,这从他向美国政府提出的建议中就可一览无余:限制儒教国家和伊斯兰国家扩大军事力量。现实地缘政治表明: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家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

——摘编自方永刚等《大国逐鹿·新地缘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乔治·凯南所说的“刚刚开始”的“战争”的含义,并分析这一言论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表现。(不得照抄材料)。
(3)关于冷战后导致世界冲突的根源,材料三中有哪几种视点?作者认为亨廷顿观点的实质是什么?
【知识点】 两极格局的瓦解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冷战”持续了40多年,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后美苏在国家大战略方面相互对立,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存在巨大差异……与此同时,双方在具体实施雅尔塔作系各项协定的过程中,在许多主要问题上产生了重大的分歧与对抗。于是,冷战就在美苏之间不断的逐渐强硬的敌对互动之中爆发了。

——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   


美苏冷战对抗有非常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对立的意识形态是美苏各自在竞争中运用的旗号。贯彻始终和不断翻新的是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特别是核军备党赛构成了冷战的一个重要方面。冷战的又一个方面是它的自我控制机制,它们使得美苏无论怎样对抗和争斗,都不至于使地区冲突升级,不至于在彼此间爆发热战。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等

材料三   冷战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各个大国要对付生产发展速度的变化、技术创新、国际形势的变迁,这些发展都不是任何一个国家或个人所能控制的。用俾斯麦的名言来解释,那就是需要在“时间的河流”上旅行。行程的结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华盛顿、莫斯科、东京、北京和欧洲各个政府的智慧。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美苏冷战爆发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40年代末美苏在实施雅尔塔体系过程中产生重大分歧与对抗的一个典型事例。
(2)据材料二,概括冷战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指出美苏冷战结束的标志性事件。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列举当今中国为应对国际形势贡献的“中国智慧”。
2021-02-01更新 | 32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全球化对世界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关于全球化,学术界并未形成完整理论学说,也未达成完全的共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全球化的起源

对于“全球化”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达成共识,大多数学者认为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也有人认为全球化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此时第一次出现了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支柱的、真正具有实际影响力的三大国际经济组织,这标志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已经纳入到全球管辖的范畴,从此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也应运而生。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有学者把全球化分为六个阶段:

1492—1760年是世界市场形成前的准备阶段;

1760—1870年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和世界市场的形成阶段;

1870—1914年是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阶段;

1914—1945年是全球化倒退阶段;

1945—1990年是全球化新发展阶段;

冷战结束以来是全球化真正开始阶段。

材料三经济全球化的性质

经济全球化的性质是什么?它和资本主义是什么关系?学术界对此有三种观点:全球化是中性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和资本主义有密切关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关于“全球化的起源”,形成了哪两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理由。

(2)据材料二,指出“全球化真正开始”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格局和经济体制方面分析原因。

(3)如果说“全球化是中性的”,中国是怎样主动融入的?如果说“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又该如何理解?

2018-03-01更新 | 11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冷战后美国霸权的膨胀强化了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使得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有了新的发展。冷战后的美国霸权主义是一种更加肆无忌惮的霸权主义。冷战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市场经济制度、美国的价值观念,积极地向全世界扩展美国的势力和影响。同时,“新干涉主义”使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披上一层“仁慈”的外衣。“新干涉主义”是指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出现的一种以人道主义和捍卫西方共同价值观为借口,用政治施压、军事打击和经济制裁等手段干涉别国内政。此外,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体现为一种制度性霸权。制度霸权是指通过西方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绝对主导地位体现出来的一种霸权形态。只要霸权国能够保持霸权地位,它的国家安全、经济财富、意识形态观念、社会价值观念就有了基本的保障。

——摘编自刘丽云《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的新发展》

材料二   美国著名战略问题专家托马斯·巴尼特在《五角大楼的新地图——21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写道:在克林顿政府的第二个任期期间,我在五角大楼办公室的一面墙上发现了这样一则个人广告。

招聘敌人启事:成熟的北美超级大国寻求有敌意的合作者以进行军备竞赛、第三世界冲突和一般性对抗。候选者必须有足够威胁,以说服国会满足军事需要。具备核战能力者优先;但如果拥有重要生化武器资源,非核候选人也可考虑。请将求职信并舰艇和空军中队照片寄至:

美利坚合众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五角大楼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刘福明《中国梦》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发展呈现的新特点。
(2)材料二表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0-08-11更新 | 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