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 经济的发展 > 宋元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7 题号:16649808
北宋初期(989年),全国户数只有650万,到北宋末期(1110年),已增到2088余万户。按每户5口计算,北宋末年人口已超过一亿。这在中国人口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发展的结果B.手工业发展的结果
C.少数民族的内迁D.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画中曾出现过一架脚踏三锭纺车。王祯的《农书》中除了对手摇和脚踏纺车做了全面总结外,还介绍了两种新的纺车,大纺车和水转大纺车,它的特点是纺纱的锭子更多,多的达到三十二枚,大纺车一昼夜可纺一百多斤。这一变化表明(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破坏B.工具进步促进了纺纱效率的提高
C.商业贸易是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D.纺织业进入资本主义萌芽阶段
2023-05-24更新 | 4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下表为宋神宗元丰年间部分丝织品租税额与上供额的地域分布表。据此可知,在当时(     
          地域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租税额37.39(万匹)48.48(万匹)
38.06(万匹)50.42(万匹)
丝绵35.55(万两)52.64(万两)
79.63(万匹)20.09(万匹)
上供额27.11(万匹)72.16(万匹)
18.32(万匹)81.21(万匹)
丝绵5.12(万两)94.88(万两)
49.10(万匹)18.80(万匹)
A.丝织品是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B.南北方纺织技术水平差距拉大
C.南方丝织业的发展超越北方D.商品生产的区域化分工出现
2024-02-08更新 | 4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南宋思想家陆九渊在论述金溪农民时指出:“今时农民率多困穷,农业利薄,其来久矣。当其隙时,借他业以相补助者,殆不止此。”宋人高弁也直言:“耕织之民以力不足,或入于工商;髡褐、卒夫,天下无数,皆农所为也,而未之禁。”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B.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
C.工商业的发展繁荣D.新型生产关系产生
2024-04-17更新 | 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