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5 题号:1667979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变化,不仅由中国革命本身的条件而且是由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自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在地球上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以来,起了一个变化”,“改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这是因为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新时代”。191963日以后,广大的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政治罢工,这就使五四运动转入一个新阶段,帝国主义和反动政府感到恐惧,“恐市面欲收拾而不能矣。……急以明令并惩曹陆章(亲日派)及保护学生,以谢国人”。

——摘编自陈慧道《五四运动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材料二   19218月,在共产国际的直接帮助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宣言》指出它“是由上海——中国产业的中心——的一些劳动团体所发起的,是一个要把各个劳动组合都联合起来的总机关”。书记部成立后,分别又成立了北方、山东、武汉、湖南、广东分部,并由中共中央直接委派负责人。1922年,书记部发起和召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51日,来自全国110个工会的173名代表出席,“有共产党派,有国民党派,无政府派”等。南方分部在组织会议期间,打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等口号,各派没有对此提出异议。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成立后撤销。

——摘编自王永玺《新编中国工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五四运动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并结合所学,指出五四运动的重要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的历史条件,并分析其对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的“世界观”

材料一   (清乾隆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摘自《清实录》

材料二   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中英《天津条约》第五十一款广东在籍侍郎罗惇衍在《天津条约》签订后,在奏疏中诉说当地“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

——虞和平《从“夷务”到“洋务”》

材料三   “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未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

——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8月)

材料四   过去60年,中国对于世界的看法,……是沿着一条螺旋轨迹不断向前迈进,由相对简单逐渐走向相对成熟。具体而言,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60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

——江涌《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60年剧变》


问题:
(1)概括材料一乾隆帝的“世界观”。
(2)概括材料二中国人对世界的新认识,并简要分析原因。
(3)指出材料三先进中国人“世界观”的新转变。
(4)根据材料四,例举新中国“世界观”发展第三阶段,中国政府为践行“和谐世界”理念所作的努力。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世界观”转变的认识。
2019-02-13更新 | 5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后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史学进入了一个转型发展期。延续数百年的程朱理学走向没落,经史考据之实学思潮兴起,并且出现了早期的启蒙思潮。士大夫对理学的批判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启蒙思想的发展。顾炎武作为明清之际的“三大家”之一,他在史学方面的建树,反映和促进了这一时期史学的嬗变与转型。顾炎武历史观中的唯物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民本思想,即对普通劳动者历史作用的认识和认识论等方面上。 顾炎武认为“天子一位”,君主只是一个爵位,是人民“推举”而来的,没有绝对的贵胄,君主要重视人民。 在认识论上,顾炎武的学识是建立在自身的实践基础之上的,他通过自己的学识与实践正确论证了“感性”和“理性”的关系。他认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必须建立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

——摘编自金海峰《浅析17-18世纪中西方史学的嬗变与转型》

材料二:对于20世纪20年代末出现的社会史论战中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用唯物史观解释中国历史,与当时国内主流史学界并不符合。社会史论战本身既是由现实问题而来,又全然表现为回到现实问题中去。由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进而展开的社会史论战,因其较为明显的非学术色彩、普遍生硬的史论综合特征等原因,短时间内难以得到主流史学界认同。 社会史论战使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联结在一起勾勒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雏形,但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尚需从历史学研究的学术层面充实加强。之后的几年里,人们更注重反思社会史论战中存在的问题,在充实史料的基础上加强社会经济史研究。研究者及其观点也发生了各种变化,经过几年的讨论、研究、调整、淘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阵营在30年代末至40年代以后逐渐明确。

——摘编自张越《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与社会史论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史学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史论战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2024-02-20更新 | 3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真题 名校
【推荐3】【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20世纪早期中国三次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的相关情况

1915年反“二十一条”1919年五四运动1925年五卅运动
组织领导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组织化程度低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中共组织领导,国民党协助,组织化程度高
参与群体城市士绅、商人为主青年学生为主,商人、工人声援参与学生、商人、工人共同参与,难分主次
基本形式集会通电、抵制日货、救国储金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日货、罢课、罢市、罢工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外货、罢课、罢市、罢工
中心口号“救国”“勿忘国耻”“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
运动规模波及全国30多个省会城市和商埠波及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波及全国约600个城镇

——摘自王奇生《1915-1925年中国民族主义运动之演进》

材料二   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

——蔡和森致毛泽东的信(1920813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三次反帝爱国运动在组织领导方面的变化,并简述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三次反帝爱国运动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
2022-07-14更新 | 31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