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其他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3 题号:1685554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叙伦(1885~1970),现代学者,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1901年,加入柳亚子等人发起的革命文学团体“南社”。

1911年,赴日本,在东京由章太炎介绍加入同盟会。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任北京中等以上学校教职员联合会主席,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

194512月,参与创建中国民主促进会,积极投身到和平、民主的爱国运动中。

1946623日,主持召开了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的理事会,赴南京请愿,在南京下关车站,被国民党特务殴打成重伤。

1948430日,撰写《读了中共“五一口号”以后》,发表在《华商报》上。

1949225日,抵达北平参与新政协筹备工作,负责拟定国旗、国徽和国歌方案。

1949年起,先后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部长、高等教育部部长等职。

——摘编自马元《马叙伦与“五一口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叙伦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叙伦体现的时代精神。
【知识点】 其他人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陈瑾昆,湖南常德人。1917年东京帝国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归国。当时北洋政府无视法律,于是陈瑾坤抛弃北京政府大理院庭长等职务,到北大等高校讲授法律,同时还出版了法学研究专著《刑法总则》《民法总论》等。

1946年,坚持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陈瑾昆应毛泽东之邀来到延安,起草了解放区的《婚姻法》等法律文件。新中国成立后,陈瑾昆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参与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重要法律。他在引进西方法律制度时,十分注意中国国情,不主张一味追随最新法律潮流,坚持要以适应社会为基础,保留本民族的良好传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瑾昆作为法学家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做出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陈瑾昆取得成就的原因。
2020-10-04更新 | 1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95年始,二十来岁的杨度在王闿运门学了三年。其间,他说:“余诚不足为帝王师,然有王者起,必来取法,道或然与?”戊戌变法期间,接受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的维新思想,反对帝国主义,主张君主立宪。从清末到民初,杨度始则反对共和革命,继则参加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他的君主立宪救国理论在实践中处处碰壁,最后彻底破产。五四运动以后,工农革命运动使他看见了中国的未来。他长期与李大钊等共产党人接触,世界观也有了根本的转变。1929年,杨度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由潘汉年介绍,伍豪(周恩来)批准,秘密入党,为党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1931年逝世。

——摘自刘宜庆《杨度,中国近代史上一奇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杨度一生政治立场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杨度政治立场变化的原因。
2021-03-01更新 | 9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24年,31岁风华正茂的梁漱溟辞去北大的教职,到山东曹州办学;后又到山东邹平,推动乡村建设运动,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建立乡村建设实验区与县政建设实验区,设立村学、乡学,实施广义的教育工程,如推行农业改良、建立乡建金融、整顿风俗等。他认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轨迹,精神发展之路,首先要“走出乡村”,这样才能“与西洋文明接气”,并产生改造与建设乡村的要求;然后,又要“回到乡村”,“建设新社会”,同时也找到自我生命的归宿。他说中国文化的根,就有形的来说,就是“乡村”;就无形的来说,就是“中国人讲的老道理”,即一曰“伦理本位”,二曰“教化,礼俗,自力”,三曰“人生向上之义”,四曰“崇尚贤者”。于是就有了这样的选择:以乡村为根,以老道理为根,另开创出一个新文化。“开出新道路,救活老民族”,这便是“乡村建设”。

——据钱理群《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提出的背景。
2019-02-27更新 | 2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