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伟大的建设成就(1949-1976) >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70年代)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99 题号:16891850
1949年以后的中美关系史,就是当时世界格局的演变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美关系大事记

19509月,在美国操纵下,第五届联大否决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

1950108日,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1961年,肯尼迪政府对中国采取了微小的缓和措施,如表示愿以优惠条件向中国出售粮食等。

1965年初,美国在华沙中美大使级会谈时声明:扩大轰炸仅限于北越,美国绝无意同中国作战。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申明:中国不会主动挑起对美国的战争。

19714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打开了隔绝已久的中美交往的大门。

19722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228日,中美发表联合公报,宣告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1978216日,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宣布两国自19791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1979313日,美国国会违反《中美建交公报》,通过干涉中国内政的《与台湾关系法》。

197977日,中美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为期3年的中美贸易协定,规定双方互享最惠国待遇。

1982817日,中美两国政府就美售台武器问题发表联合公报(即《八一七公报》),美方承诺逐步减少并最终停止售台武器。

——摘编自陶文钊、何兴强《中美关系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的角度分析20世纪50年代美国与新中国关系恶化的原因。
(2)如何解释“1949年以后的中美关系史,就是当时世界格局的演变史”?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查看更多[4]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2周年,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回顾过去,警示未来,指引中国的复兴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1895年3月19日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奋图强。日本有不弱于欧洲各国之学术知识,中国有天然不竭之富源,如两国将来能相互合作,则对抗欧洲列强亦非至难之事。”

——《蹇蹇录》中译本,第131~132页

材料二:尽管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已成为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但国共军队牵制了100万日本军队的事实并没有在后来的历史记录中得到充分重视。……(但)没有中国的抗日战争,二战在欧洲战场的战事会更加扑朔迷离,出现其他变数。

——《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专家米德博士评价中国抗日战争》

材料三: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开的一部分;所谓“日蒋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应予废除)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

——1972年9月29日《中日建交联合声明》

(1)据材料一,归纳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结果的认识并简要评价。

(2)指出材料二中米德博士对中国抗日战争地位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这种评价的依据。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的主要原因。

2018-01-05更新 | 7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美国支持蒋介石集团以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为前哨据点,对中国大陆进行种种骚扰和破坏活动。为反对美蒋的挑衅,中国人民解放军完成了紧急入闽集结。1958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做出炮击金门的决策,“直接对蒋,间接对美”。在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阿拉伯各国要求美国从中东撤军提案的第二天,即8月23日,毛泽东下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仅一个小时即发射几万发炮弹,蒋军大部分军事设施被摧毁,蒋军驻金门司令和美国两名顾问被击毙,整个金门基本被封锁,海上交通被切断。美国急忙加强在台海地区的军事力量,同时,不断地就台海局势的发展对中国大陆进行恫吓。但在同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也表示,美国不放弃和平谈判,希望在台湾地区获致一项“相互放弃使用武力的声明”。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中美之所以能够在1969—1972年实现缓和,改变朝鲜战争后一直存在的敌对状态,苏联因素是第一位的。正如毛泽东在1973年2月在会见基辛格时所言:我们两家出于需要,所以就这样,把两只手握在一起。基辛格也在回忆录中说:“北京和华盛顿正是对苏联力量有一种共同的关切才走到一起的。”即便缓和过程充满了猜忌、犹疑、彷徨甚至是挫折,中美两国最终走到了一起,并在相互交往中扩大互信的基础和互利的领域,不断丰富着中美关系的内涵。毕竟,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历史的大势所趋: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间的差异和隔膜终究不能将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两个国家永久地分隔开来。

——摘编自沈志华《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及中国共产党的对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的历史条件。
2022-10-03更新 | 15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l947年杜鲁门宣布世界已经划分成“自由制度”和“极权政体”两个阵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要在这两种对立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征服的企图。
——《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 “战后初期的美国对外政策是在l947年开始实行的,那时宣布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对受到侵略威胁的国家提供了美国的经济援助与军事援助。……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订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而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以帮助。……伙伴关系和实力是持久和平的大厦的两个支柱。谈判则是第三个支柱。因为通过我们愿意同共产党国家以公平和认真的方式讨论分歧的态度,可以更加令人信服地说明我们是致力于和平的。”
——摘自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材料三   l981年,里根声称,对苏联施加经济压力,……以使苏联领导人削减军费,并逐渐缓和他们在世界上的行为,尤其是在阿富汗问题上。
——《冷战时期美苏贸易》
材料四   1989年布什公开提出:美国现在的目标远不仅仅是遏制苏联的扩张,我们所要求的是苏联重新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西方应当鼓励苏联朝一个开放的社会演进,直到迹象表明苏联已经进行了民主和自由市场的经济改革之后,华盛顿才会不再阻止对苏联的经济援助。
——《世界历史》杂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是指什么?这表明美国对苏联采取什么政策?
(2)据材料二,说明尼克松1970年提出的对外政策,同战后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外政策有什么不同?
(3)材料三反映出美国对苏联的政策有何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4)材料四中布什所说:“苏联重新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其本意是什么? 对苏联产生了什么影响?
2016-11-21更新 | 9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