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 > 孔子和老子 > 孔子的主张、活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6 题号:16951127
中华文化从传统步入现代,兼收并蓄。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最扼要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达到“仁”的途径是“克己复礼”,即通过对自己的控制和约来以提高道德水平,从而符合“礼”的要求。孔子将“仁”看做道德的最高准期,他希望统治者“为政以德”,以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以身作则,通过速德感化改善政治,而不是一味使用暴力和刑罚。孔子对春秋后期“礼崩乐坏”的变革、动荡形势感到不满,期望恢复西周的礼乐政治。

——摘编自张机《中国古代简史》


依据材料概括“仁”的思想内涵,分析孔子提出“仁”的背景。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天论》


(1)指出材料一中“天”的含义,概括材料的共同观点。

材料二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阳贵而阴贱,天之制也”。“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

——董仲舒《春秋繁露》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据此分析“天”的作用。
2021-11-10更新 | 3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仁者,爱人。”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材料二:“未受考验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材料三: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远隔万里,但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并说明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所具有的借鉴价值。
(2)据材料二,概括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他的思想与智者学派相比,有何异同?
(3)据材料一、二,指出材料三中所说的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相通的地方”。
(4)据上述材料,从思想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对东西方社会产生的影响。
2017-10-20更新 | 12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见如图。


材料二   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实亦可称为开天辟地旋转乾坤一伟人。因以前教育,都限制在政治圈中。以后教育,乃脱离政治圈转入社会而自由发展。孔子的学生,有父子同来受教的,有贵族,有平民。有的很穷,有的很阔。亦有些不是好出身,不务好行业,但经孔子教育,都变为学成行尊、出类拔萃、显于当时、传千后世的一批人物。

材料三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杨荣国《论孔子思想》

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1)阅读材料一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示意图的信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实亦可称为开天辟地、旋转乾坤一伟人”。
(3)根据材料三,评价孔子采取了什么方法?结论有何不同?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2019-10-22更新 | 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