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5 题号:1698395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9年1月31日至2月1日,德国共产党在伯尔尼召开代表会议,强调必须建立广泛的人民阵线,联合各国人民制止法西斯的大屠杀。1942年5月,莱茵河下游和鲁尔区的共产党地下组织召开代表会议,号召德国人民以一切手段推翻希特勒政权,结束战争,使德国人民从法西斯的枷锁下解放出来。德国共产党人在各地建立反抗组织,仅在柏林就有30余家大工厂建立了分支组织。他们还出版地下报纸《鲁尔呼声》等,并散发传单。1943年有12种反法西斯报纸在德国秘密出版。当年7月,鲁尔区各工厂联合大罢工,抗议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随着德国法西斯在各个战场的惨败,他们不仅在工厂加强宣传活动,还深入到军队、监狱和集中营进行反战宣传。有的帮助外国劳工和战俘逃跑,有的出版反对希特勒的宣传品。盖世太保对德国共产党人和民主战士加紧进行血腥镇压。据统计,从1940年至1944年,被残杀的民主战士达15000余人。

——摘编自黄玉章等编著《第二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概括德国共产党反法西斯斗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共产党反法西斯斗争的意义。
22-23高三上·河南安阳·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经济政治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交战各国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这些地区的民族工商业获得相对有利的环境,得以较快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之壮大,更加强烈地要求摆脱殖民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列强的互相残杀,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参战经历,使他们扩大了眼界,感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十月革命还将马列主义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分子,他们开始用新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和本国的命运,寻求新的解放道路。

——摘编自黄正柏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

材料二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是20世纪两个规模最大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1920年1月10日,国际联盟正式宣告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国联盟约初稿仅在11天之内突击完成。国联共有英、法、意、日和中国等63国参加,美国并未加入,苏联也仅在1934年成为会员国,旋即于1939年被开除。国联在形成决议时实行全体一致通过原则,使会员国普遍拥有否决权,因此失去采取有效行动的可能性。国联盟约虽列有实现集体安全的多项条款,但并没有宣布战争为非法,只是在特定条件下不允许会员国进行战争。1939年9月二战全面爆发后,国联陷于瘫痪状态,已名存实亡。


联合国的诞生经历了近4年的酝酿和筹备过程,于1945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联合国由成立之初的51个创始会员国,到1995年已多达185个国家,其中发展中国家已近120个,占会员国总数的2/3。联合国宪章把大国地位和大国一致的内容明文载入有关条款。表决程序采取大会2/3多数和简单多数通过两种办法,否决权仅仅限于安理会,只给五个常任理事国。联合国宪章不但废弃了战争的权利,而且废弃了诉诸武力的权利,它把制裁侵略的机制规定得较为完整周密,同时拥有维和实力。

——摘编自高华《联合国与国际联盟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高潮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异同,并分析二者产生的影响。
2022-07-08更新 | 12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未知的未来?

有学者认为,社会并非稳步前进,也不会跳跃式或随机发展。相反,它像季节一样流转:冬天结束,春天来临。但每一个周期与前一个周期既相似,又迥异。相似的是形式,迥异的是内容。未来真的不可知吗?

材料一   


   

——据雅各布·范·杜因《创新随时间的波动》

材料二        

经济浪潮历史阶段中心国家技术引领主导产业对应危机
第一次浪潮1780-1830英国蒸汽机服装行业和能源1837年经济恐慌
第二次浪潮1830-1880英国钢铁制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873-1879年长萧条
第三次浪潮1880-1930美国电气化和化学制品公共事业和批量生产1929-1939年大蕭条
第四次浪潮1930-1970美国汽车、石油化工物流和人的流动1974-1980年两次石油危机
第五次浪潮1970-2010美国信息与通信技术个人电脑和手机2008年持续至今的金融危机
第六次浪潮2010-?

——摘编自詹姆斯·穆迪等著《第六次浪潮:一个资源为王的世界》

材料三   



(1)据材料一指出经济波动的特征。
(2)材料二对经济波动的划分与材料一相互矛盾吗?请简要说明。
(3)材料一中1929—1937年经济萧条期,是否符合真实的世界动态?请结合材料三做出解读。
(4)材料一中1948—1966年经济繁荣期,不同经济模式国家进行变革,请指出其可借鉴之处。
(5)材料二中“第六次浪潮”正在进行中,请你为这次浪潮写一份展望报告,名称为《可知的未来》。请写出报告中的“关键词”。
2023-06-04更新 | 31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涉及到外国的纠纷,都被当作事关国家“权利”和“荣誉”的事情,引起轩然大波。一个本国公民,不管其品行如何,也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在外国遭到侮辱或杀害,立即就会被当作民族英雄而受到本国人民的同情和拥戴,并在全国激起强烈的爱国情绪和对当事国的仇恨。各国的极端民族主义者都坚信本国文化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战争则是执行文化传播的“天意”和“使命”。法国人指责德国文化“粗鲁野蛮”,德国人污蔑法国文化“腐朽堕落”。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除非与他们自己有同样的名称,讲同样的语言”“民族情绪远远超过对自由的热爱,人们都愿怂恿统治者去粉碎那些非我族类、语言有异的其他民族的自由和独立”“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唯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

——摘编自【美】汉森·鲍德温<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极端民族主义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极端民族主义的危害。
2019-05-08更新 | 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