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 美苏争霸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6 题号:1701329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817日,印尼宣布独立。同年10月,荷兰返回印尼,力图重建殖民统治。19477月,荷兰对印尼共和国采取警察行动。次年1月,荷兰、印尼在美国“伦维尔”号军舰上签订有利于荷兰维护其殖民权力的《伦维尔协定》。19489月,印尼共和国政府镇压了共产党领导的茉莉芬起义。同年12月,荷兰攻占印尼共和国首都日惹。1949329日,美国明确主张支持印尼独立,并希望印尼尽快建立民族主义者领导的政府。之后,美国转而向荷兰施压,支持联合国关于停火、释放政治犯、荷军撤出印尼的决议。4月起,美国积极介入荷兰、印尼谈判。7月,印尼政府重建,荷兰与印尼停火。11月,荷兰、印尼在海牙签订《圆桌会议协定》,规定荷兰于当年1230日向印尼联邦移交主权,结束荷兰对印尼长达三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

——摘编自刘莲芬《论杜鲁门时期的美国东南亚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印尼问题上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印尼问题上政策转变的影响。
22-23高三上·四川·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职位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1)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材料二       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内容,围绕“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材料三       20世纪中后期美国对外政策表

政府对外政策主要内容
杜鲁门政府
(1945-1953年)
遏制战略“要按美国的构想来改造世界”,遏制苏联,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反苏、反共的广泛联盟。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国的政策。
尼克松政府
(1969-1977年)
尼克松主义全球战略收缩,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打开对华关系大门,利用中国制约苏联。

——摘编自雷兴长《论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策变化的原因?
2021-03-02更新 | 5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美苏经过长期的多轮谈判,双方在若干问题上取得进展。1972年5月,尼克松作为访问苏联的第一位美国总统,在莫斯科同勃列日涅夫举行会谈,双方签署一系列文件,最重要的有三项。一是《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规定双方均可部署两个反弹道导弹系统。二是《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某些措施的临时协定》,规定冻结双方的陆地洲际导弹及其发射器、弹道导弹潜艇和潜艇导弹发射器等的数量,双方均可使用合法技术手段对对方进行核查。对于弹道导弹携带的弹头数量、当量和质量,可运载植武器的战略轰炸机和中程导弹,以及正在研制的有关新技术,协定都未加限制,双方仍可在这些领域展开竞赛。该协定后来未能发展为长期条约。三是《苏美相互关系原则》,规定双方在和平共处原则基础上发展互利合作关系,避免军事冲突,防止核战争,用和平手段解决分歧。

——摘编自《世界当代政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访问苏联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尼克松对苏联的访问。
2019-04-06更新 | 9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0年中苏结成同盟的动机,除了意识形态的因素外,主要是出于国家安全利益的考虑。然而,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国以苏联盟国的角色加入冷战,其结果无疑是把美苏对抗的前沿阵地推到了太平洋的西海岸,于是台湾地区和日本的战略地位便凸显出来,由此导致了美国对远东乃至整个亚洲政策的定向。朝鲜战争进一步使美国明确了在东亚的集体安全政策,并把两大阵营在亚洲的对抗推向了高潮。美国在决定介入朝鲜战争、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的同时,迅速确定了对日和约的新方针把日本作为反共同盟国及早实现单独媾和。1951年,美国抛开苏、中单独与日媾和,签订《旧金山和约》。面对远东地区的被动局面,斯大林和毛泽东决心在朝鲜停战谈判中采取强硬立场,通过拖延战争的策略,把美国的力量吸引和消耗在远东。这样,苏联拉住中国和朝鲜,建立了社会主义阵营的东方战线,而美国则把韩国、日本和台湾地区纠集在一起,构筑了东亚的共同防御体系,远东冷战的格局从此定型。

——摘编自沈志华《中苏同盟、朝鲜战争与对日和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远东冷战格局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远东冷战格局形成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021-04-12更新 | 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