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赋税制度(汉-唐)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73 题号:17094056
下表是唐代两税法实施之后的中央与地方两税分配表。这反映出唐代(     
收入总额支出总额
中央提成额地方留成额
钱税3139.8万贯1089.8万贯2050万贯
粮税1615.7万贯215.7万贯1400万贯
合计4755.5万贯1305.5万贯3450万贯
A.两税法缓解了财政危机B.地方分权特征比较突出
C.各地藩镇完全失去控制D.征税标准侧重土地财产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大历四年(769年),朝廷连续发布敕令,规定官僚贵族与普通百姓一样,“有农桑者”要缴纳赋税,又宣布提高地税,还分夏、秋两次分别计征。这种做法(     
A.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均田制B.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C.为唐朝中期赋税改革打下了基础D.使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解除
2023-03-24更新 | 24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均田制下能用来授受的土地只是无主土地和荒地,数量有限,因而均田农民受田,开始就普遍达不到应受额。口分田虽然规定年老、身死入官,但实际上能还官的很少。均田制在北魏实施以后不久即被破坏,到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土地还授实际上已不能实行。这说明(     
A.北魏至隋唐时期并未实际推行均田制B.均田制崩溃缘于较低的国家治理水平
C.历代统治者迎合农民平均土地的要求D.均田制制约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2024-06-13更新 | 9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白居易《赠友》诗:“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贱卖粟与麦,贱贸丝与绵。岁暮衣食尽,焉得无饥寒!”该诗反映出当时(     
A.土地兼并不断加剧B.钱荒导致物价上涨
C.赋税货币化的弊端D.政府官员巧取豪夺
2023-05-25更新 | 3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