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两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4 题号:17130518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掀起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摘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材料三   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博览会主题展馆有: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爱迪生曾亲自到展馆检查;机械馆,供应世博会的能源,是实业家流连忘返的地方;运输馆,汽车堂皇出入……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也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

       ——以上材料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1)材料一中“地理上的发现”指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归纳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是什么?它又给英国和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全球化三方面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平原地处美国中西部……近一个多世纪以来,该地区的农业灾害屡见不鲜,最严重的灾害发生在19世纪30年代。经济凋敝,社会动荡,农场大量破产,数十万人流离失所。严重的生态灾难和19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同时出现,实际上表明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体系已经深陷困境.……19世纪中叶之前,大平原被标示为“美洲大荒漠”,表明该地区不适合人定居19世纪中后期以来,美国政府通过实施《宅地法》、向铁路公司授地等政策措施,吸引移民前来定居。这里被宣传为“西部花园”、“农业天堂”和“人间福地”。宣传得以广泛传播,也得益于那一时期铁路的贯通、旱作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机械的应用。

——摘编自高国荣《环境史视野下的灾害史砑究——以有关美国大平原农业开发的相关著述为例》


材料二
(19世纪末以来)美国主要工业城市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城市运行机制的完善,加强了对垃圾、水和大气污染的治理,使城市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与此同时,联邦政府相继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土地、森林、矿产和江河等进行合理规划和保护,并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罗斯福新政时期,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政府通过推动议会在土地、森林、江河和野生生物资源等方面的立法,设立一系列保护机构,如民间资源保护队,田纳西流域管理局、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局,初步构建了美国自然资源保护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强了联邦政府在自然资源管理和开发领域的组织,协调和监督作用。……同时,罗斯福政府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恢复和促进就业等社会经济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为战后美国环保实践提供了思想基础。

——摘编自徐再荣等《20世纪美国环保运动与环境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美国大平原开发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现生态灾难的原因及面对生态灾难问题时采取的重要举措
2017-10-19更新 | 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贸易的中心转移了。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维尔等城市。稍后,大西洋西岸的港口更是后来居上,愈来愈占有海上贸易的中心地位。

在19世纪50至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

材料二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深了。

材料三世界贸易总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世界贸易中心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贸易特点形成的原因。

2018-03-17更新 | 6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的起始时间存在着以下四种不同的观点:

序号起始时间标志事件
15世纪末16世纪初哥伦布到达美洲
18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
20世纪中期二战结束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示例:

全球化起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哥伦布到达美洲为标志。

随着地理大发现,人类才真正开始全球范围内的交往;经济上打破孤立的状态,欧洲人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了商业联系,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世界经济活动相互密切影响;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走向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时代,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所以,将新航路开辟作为全球化的起点有一定的道理。

从表中提取关于经济全球化起点的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仿照示例,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8-06-05更新 | 10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