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其他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0 题号:1719090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吴有训(1897—1977年),1916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他对动手实验有农厚兴趣,且有顽强钻研精神。1921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学。1925年在芝加哥大学继续进行研究工作,证明了康普顿效应的普遍性,驳斥了对康普顿效应的各种否定。康普顿效应的发现是近代物理学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有人把它的发现称为物理学的转折点。1925年,谢绝康普顿的挽留,回到中国。先在江西南昌筹建江西大学。1927年受聘为南京第四中山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兼系主任,1928年受聘为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梅贻琦、叶企孙和吴有训在国立清华大学提倡着重基础、着重质量、重启发忌灌输、理论与实践并重、民主办系、团结协作,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教学方针。解放后,吴有训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摘编自沈慧君等《吴有训的历史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有训的优良品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吴有训所取得成就的历史意义。
22-23高三上·河南焦作·期中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其他人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赛典赤·赡思丁,1211年出生于不花刺(今岛兹别充斯坦布哈拉),因功受元世祖忽必烈赞赏重用,后被拜为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赡思丁抵达云南后,即奏请忽必烈批准,限制宗王权力,将行政中心从大理迁到昆明,改全省的万户、千户、百户为路、府、州、县,正式建立了云南行省。从此,云南的行政建置与全国统一起来。赡思丁采取了“力攻不如德降”的政策,逐步平定了云南各地少数民族的反抗,他治下的各级官吏大都由本地土官、土酋充任。面对云南农业生产不甚发达的情况,赡思丁主要抓了屯田、水利和推广生产技术三件事。他亲自主持治理滇池,“得壤地万余顷,皆为良田”。赡思丁于昆明、大理两地设儒学提举,于昆明五华山右建文庙,按中原习俗,“严乡师约以风俗,正三纲,明五伦”。1279年,赛典赤·赡思丁病卒,“百姓巷哭”,获赠太师、成阳王,谥忠惠。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赛典赤·赡思丁治理云南的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赛典赤·赡思丁取得功绩的原因。
2022-05-24更新 | 10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顾准,中国当代学者,思想家,经济学家,会计学家,历史学家。12岁到上海立信会计事务所当练习生,19岁时跑遍上海所有银行,看账本、借单,完成的会计学著作《银行会计》,成为国内第一本银行会计教材,被各大学采用。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5月,任上海市财政局局长兼税务局长、上海市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和华东军政委员会财政部副部长,在他接管上海财政系统的三年时间里,这座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已经从国民党手里濒于崩溃的烂摊子变成支撑共产党新中央政府的最大财源,也为日后的计划经济体制奠定基础。1957年他发表了《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第一次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他的观点影响了吴敬琏等经济学家,他们在30年之后为建立市场经济所作的论证,为改革开放起到了推动作用。

——摘编自顾准《顾准日记》


(1)根据材料,概括顾准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顾准行为的积极影响。
2021-02-13更新 | 11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沈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从事政治活动,他不仅大力兴修水利、监制军器、改造观象仪器、主管财政等,而且还出使办理边界交涉、坐镇陕西和西夏作战等等,为北宋当朝国家领土的完整建立了不可抹灭的功绩。他“博学善文”,在天文、历法、教学、物理、生物、化学、医药、水利、兵工、冶金、建筑、文史、乐律等多学科领域,都有很高造诣。其晚年所著的《梦溪笔谈》更是概括了他一生对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深刻见解,在学术价值上和历史资料上是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他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吏家庭,从小接受了系统的儒学教育,又随父亲游历四方,见识各地人情事物,大大开阔了眼界。他勤学好问,善于钻研,知识广博,成绩斐然。沈括十分重视调查、观察、实测、实验,强调要“原其理”,“以理推之”,并且倡导“见简即用,见繁即变,不胶一法”。为了正确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沈括不会构泥于现有的别人对于某事物的看法,而是会运用否定与批判的方法对事物进行考察,在其谬误分析的实践中,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事物。他被国内外学者推为“中国科技史上最卓越的人物”。他的《梦溪笔谈》被视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摘编自袁运开《沈括的自然科学成就与科学思想》

(l)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沈括的优秀品质和从事科学研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特点和地位。

2017-10-02更新 | 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