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赋税制度(汉-唐)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36 题号:17246389
在唐初的赋税制度中规定,21岁到59岁的成年男子每年都要负担一定的徭役,如果 不去服徭役则可以纳绢或布来代替,称之为(     
A.租B.调C.庸D.役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唐朝后期,宰相杨炎取消了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这一赋税制度(     
A.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减少了政府征税的对象
C.推动了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D.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
2023-01-06更新 | 9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1970年,陕西西安何家村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枚“唐朝怀集庸调银饼”,史学家研究发现这是岭南道广州怀集百姓所纳庸调在上缴朝廷时由地方官折纳的银饼,下列关于唐朝租庸调制说法正确的是
A.扩大收税对象B.使征税标准从财产转为人丁
C.一年分夏秋两季纳税D.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
2022-02-02更新 | 40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3】如图为唐朝“怀集庸调银饼”,其铭文为:“怀集县开十庸调银十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开十”当是开元十年的省称)这是岭南道广州怀集百姓所纳庸调在上缴朝廷时由地方官府折纳的银饼。据此可知唐代(     
A.没有严格的实行纳绢布代替徭役B.开元时岭南地区已出现以银代赋
C.实物地租已经被货币地租所取代D.国家财赋的供应已仰仗东南地区
2023-02-11更新 | 1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