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5 题号:17295148
我国自1954年首部宪法通过、1982年宪法公布实施以来,宪法不断完善。下列为1988年宪法修正案、1993年宪法修正案、1999年宪法修正案、2004年宪法修正案修改的部分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1988年宪法修正案一

时间:1988年4月12日.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主要内容:

●宪法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肯定了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

●宪法第十条第四款修改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古。买卖成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确立了我国新的土地使用制度。

-1993年宪法修正案一

时间:1993年3月29日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主要内容:

●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坚持改革开放"等提法写进宪法序言。

●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用“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取代“国营经济”“国营企业”。

●删去“农村人民公社"的提法,确立“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法律地位。

●将县级人大每届任期由3年改为5年。

一1999 年宪法修正案一

时间:1999年3月15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主要内容:

●将“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写进宪法序言。

●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修改了我国的农村生产经营制度,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增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2004 年宪法修正案一

时间:2004年3月14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主要内容:

●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人宪法,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

●在宪法序言关于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将国家的土地征用制度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将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规定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我国宪法修正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作出合理解读。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图甲、图乙、图丙是古今中外三个历史时期的法律文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甲                              图乙                       图丙
分别提取图甲、图乙、图丙的信息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地位。
2022-12-03更新 | 99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情况(一大至十四大)
会议时间地点介绍
一大1921年上海 嘉兴建党;通过党纲、宣言;强调与第三国际的联系。
二大1922年上海制定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大1923年广州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
四大1925年上海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五大1927年武汉批评了陈独秀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及建立革命武装未能作出回答。
六大1928年莫斯科认真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解决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与革命性质问题,提出了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
七大1945年延安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八大1956年北京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判断。
九大1969年北京政治报告的核心内容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对八大党章作了错误修改。
十大1973年北京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
十一大1977年北京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重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
十二大1982年北京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
十三大1987年北京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基本路线和和 “三步走”发展战略。
十四大1992年北京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数据库


综合分析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发展历程,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18-06-02更新 | 356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一 古罗马的自然法不是司法实践的产物,而是哲学的结晶。斯多葛派(注:流行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的欧洲哲学思想流派)发展了具体体现为正义和公正的理性自然的思想。他们断言,所有的人在本性上都是平等的,都有权享受一些基本权利,对这些权利政府无权侵犯。这一法律优先于国家本身,任何擅自亵渎它的统治者必然成为暴君。
——摘编自P.L.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
(1)古罗马的自然法提出了什么重要主张?以启蒙运动为例,说明这些主张在近代民主思想中的体现。
材料二 西方近代民主法制的发展与各国的国情相关。英、美两国是近代历史上较早建立起民主制度的国家,《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民主政治的滥觞,而美国1787年宪法则为美国民主政治的确立奠定了牢固基础。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并说明美国形成这一政治制度的原因。
近代英国、美国国家体制比较

英国
美国
政体


权力结构

三权分立
国家结构
中央集权


材料三 1978~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个。其中主要包括《宪法》(1982年修订)《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84年)《国务院组织法》《行政诉讼法》等,还包括商标法、专利法、森林法、民法通则等一大批用以维护社会生活基本秩序的法律法规,社会基本秩序得以恢复。特别是“八二宪法”的制定和颁布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本的制度和法律框架。……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第二个立法高峰。这一时期大批用来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纷纷出台。仅1993、1994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经济方面的法律就有公司法、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对外贸易法、注册会计师法、预算法、农业法、仲裁法、审计法、广告法等。这一工作到20世纪末基本完成,也就是说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用以规范、调整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框架。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改革开放后两次立法高峰的特点及其原因。

(4)阅读右表,从“历史上的法制文明成就”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并对这4个关键词进行简要解释。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逻辑清晰。
示例
关键词:雅典公民大会
法国国民议会 国会
主题:立法机构
补充关键词:中华民国参议院(或人民代表大会)
简要解释:应对所选关键词和补充的关键词简要解释
2016-12-12更新 | 7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