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伟大的建设成就(1949-1976) > 工业、农业领域的成就(1949-1976)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6 题号:1732957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46月,毛泽东提出建设西部后方的主张: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8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等人向中共中央提出报告,建议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东部沿海等一线建设;要把能搬的一线重要企业,科研机构、学校的一部分迁移到云、贵、川、陕、甘、宁、青省区及晋、豫、湘、鄂等靠近内地的三线以及一、三线中间的二线地区;今后一切新建项目都应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藏的方针。

——摘编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决策文献选载》

材料二   三线建设带动了近四百万来自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等一线城市的职工干部,在“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参与到这一战略转移中来,这群人就是“三线人”。三线建设多是在经济薄弱、交通与生活不便的不毛之地开展。其中的生活与工作条件之艰苦是很多从全国各大城市涌来的建设者无法想象的,尤其是第一批到达阵地的建设者,生活条件与工厂建设都是从零起步。在山区建工厂,很多工厂是建在山洞里面,当时的基建设备基本为零,都要靠工人们的双肩去扛、双手去抬、双脚去走。“国家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的朴实信念完全贯彻到“三线人”的生命历程与生命实践中。

——摘编自谢景慧吴晓萍《从集体身份到集体记忆:“三线人”的时空流变研究》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末,三线地区的工业总产值由258亿元增加到1270亿元。建成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陕西航空等一批现代化生产和科研基地,成昆、湘黔等重要铁路,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德阳重型机器厂等工业基地以及攀枝花、十堰等新兴工业城市。

——摘编自魏后凯《中西部工业发展战略》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你对三线建设的总体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946年,中央决定从1965年起用10至15年时间,在纵深地区(即“三线地区”,重点在西南、西北)建设起一个以国防工业为中心、工农业结合的比较完整的战略后方工业基地。它是在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美国出兵越南、中苏关系恶化、中印关系紧张等),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战略大调整。

1964年至1980年,国家在三线地区投入了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40%左右的巨资。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的民工,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贵州、川东山区、川中平原、汉中、秦岭北麓等地区。三线建设并不都是沿海工业内迁,还新建有如重钢、攀钢、酒钢为中心的三大冶金工业基地,长庆油田、六盘水煤炭工业等能源基地,以及大量配套的铁路公路(如成昆、湘黔、襄渝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

经过全面三线建设,到 1978年,中西部工业已占全国的40. 28%,其中西部重工业在1965年时已接近东部水平。1980年以后三线建设进入调整时期。

——摘编自王晓林《论三线建设对我国中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归纳“三线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评价“三线建设”这一重大战略决策。
2021-08-07更新 | 16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时代风貌与时代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华通讯社建社90周年。90年来,新华社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记录时代精神,传播中国声音。



(1)分别指出上述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其中一张图片,谈谈你对新华社“反映人民心声”的理解。

材料二   艰苦奋斗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还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百年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发扬艰苦奋 斗的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艰苦奋斗通过①红船精神、②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③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及④西柏坡精神等革命传统精神凸显出来。在新中国成立至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艰苦奋斗通过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及“两弹一星”精神等建设精神彰显出来。

——摘自迟成勇《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内在品质》


(2)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具体史事,从材料中标示的①②③④任选一种精神,说说你对此革命精神内涵的理解。

材料三

河南林县人民在县委领导下,经过多年苦战,开凿出“人工天河”红旗渠。

1965年实现了总干渠的通水。劳模张买江说:到现在石璧上还保留着当年的豪言壮语“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苦战有头,苦熬无头”。(《新中国70年》)

《王进喜日记》中写道:“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

(3)依据材料,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建设者表现出来的时代风尚。结合所学,举例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材料四

2020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比2015年增长10256亿元,稳居世界第二;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2%。知识产权产出居世界前列,通过《专利合作条约》途径提交的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一。一些基础和前沿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若干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跃升。2020年我国发明专利一共授权53.9万件,同比增长17.1%。其中,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在过去五年,我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由2016年的0.24万件增长至2020年的1.44万件,年均增长达57.1%。2020年提交申请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企业数量达到5600余家,超过上年数量的2倍。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和《辉煌70年》等



(4)依据材料,提炼一个合适的主题。结合所学,分析材料反映的建设成就取得的原因。
2023-02-19更新 | 10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春,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建议以国家资本主义为将资本主义工业逐步纳入国家计划轨道、使其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分三个阶段逐步完成。1953年前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主要表现为工业中的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和商业中的委托经销代销。自19541月起,国家开始重点发展公私合营这种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在公私合营企业中,国家同资本家的合作深入企业内部,企业的生产关系由原来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变为国家和资本家共同占有。195511月起,中共中央作出逐业、分期分批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决定,这样,企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使用、管理和支配。

——摘编自齐鹏飞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一方面引入苏联或美国的技术和资本,但避免沦为其依附者:另一方面,进行内部组织深化,动员国民拥有的全部资源,首先是劳动力持续投入,集中用于国家认定的优先战略方向。19501960年,借助苏联技术和资本推进重工业化;19801990年,借助海外华人资本和国内积累推进轻工业化:进入新世纪后,借助国内积累和欧美资本,再度推动重工业化。2011年,中国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进而迅速超过美、德、日三国之总和,拥有了全世界最齐全的工业体系。中国成为典型的“生产型国家”。

——姚中秋《生产型国家与军事贸易国家:中西长时段宏观历史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初期在工业企业领域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生产型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因。
2024-05-14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