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5 题号:17339733
唐太宗时期给一些资历较浅的官员加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参与政事堂议政,也给一些资格较老的功臣加以“平章事”的名号,使其继续参与宰相事务。材料表明唐太宗时期(     
A.决策方式更加科学规范B.功臣取代丞相主持政务
C.最高权力下移至政事堂D.通过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唐前期长期由1名宰相主持众宰相议政,并将议政记录奏请皇帝决策后再发尚书省执行;唐后期则改为每10天轮换1人主持,后又改为每天轮换。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减少决策失误B.强化君主权力C.提升治理效能D.实现权力制衡
2023-11-02更新 | 2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秦代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汉朝设置中朝,魏晋南北朝的门下省与中书省等皇帝的秘书机构形成并不断发展起来。从历史发展角度看,这些机构的设立反映了
A.三省六部制的确立B.中枢权力体系的适时调整
C.大一统国家的巩固D.社会各阶级流动性的加强
2020-01-11更新 | 6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唐贞观末年规定:“尚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分曹以主众务焉”。唐肃宗改令“宰相分直(值)主政事笔,每一人知十日”,到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又分每日一人执笔”。唐朝的这些措施(     
A.体现出中枢机构制衡机制的调整B.提高了中央决策与行政效能
C.折射出决策与执行脱节现象严重D.旨在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7日内更新 | 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